专家称未来10年内,中药材良种筛选及繁育等6个方面的人才将是中药种植产业的紧缺人才。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列入教育研究专项,引导相关单位深入调研;中医药院校则应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并做好适时性专业设置调整。
1、中药材良种筛选及繁育人才
植物类药材质量的优劣与中
2、药用植物栽培人才
中药材GAP专业人才是进行中药材基地规范化研究和规模化生产建设的决定因素。按照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要求,实施中药材GAP需要大量多学科人才的参与,但多学科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中药材GAP生产的主要问题。多年来,在中医药管理上,明显存在重市场开发、轻基础研究,注重品种的研发利用、忽视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研究等问题。从全国看,目前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的单位不多,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青黄不接的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已经成为中药材GAP研究的最大困惑和威胁。
3、中药材GAP管理人才
药材质量的形成,贯穿其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规范化,对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和适度的药材产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3.1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人才
田间栽培工作主要包括整地深度,基肥种类数量和营养元素配比,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时间、方法、深度和播种量,移栽方法、深度、密度和种苗规格等技术内容。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灌溉、追肥、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和整枝打杈等技术工作,其中,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是易于对药材质量产生影响的技术环节。
3.2中药材采收管理人才
不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同一种植物的不同药用成分,其形成和积累的特点各异。一般说,其药用成分含量随生长期和季节而呈现规律性变化。药用成分含量最高,且药用器官内各种化学成分的比例适宜的生长期和季节,一般应作为确定最佳采收生长期和季节(时间)的科学基础。以药用器官(或部位)、生长期、季节(时间)和采收方法为试验因素,开展采集试验研究,根据药材质量和药材产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制定适宜的采收期和采集方法是中药材GAP研究的重要内容。
3.3中药材加工人才
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和包装、储藏及运输条件,均有可能对中药材质量发生影响,特别是蒸、煮、烫、洗涤、浸漂、发汗和干燥等加工方法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最大。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如果需要改变地道药材的传统加工方法,首先应研究新工艺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在确信有利于稳定和提高药材质量的前提下再行改进。
4、中药材质量检测人才
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残留有机农药及氯、氮、有机磷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这种落后的种植意识和缺乏有效的严格管理,必然导致药材品质降低。现代中药必须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必须保证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5、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与推广人才
向药农示范推广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技术,让其学习和领悟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及科学内涵。组织药农特别是药材种植大户进行GAP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中药材GAP生产技术,自觉按GAP要求进行药材生产。药农往往重经验、轻规范,重产量、轻质量,他们认为,亩产药材越多,则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收入也越多。因此,药农在药材生长过程中,便会使用一些禁用农药,使得药材农药残留多;采收季节不适宜使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低;加工过程中水分多容易引起霉变等。加上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经济思想和凭经验种植的习惯,有形无形地束缚着药农对中药材GAP的认识,认为GAP提高了生产成本,丢弃了传统,不合算。
6、中药种植产业经营人才
所谓 “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千家万户的自主生产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多种中介组织的带动,采取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多种形式,将中药材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就是把中药材生产与中药工业企业原料基地、商药企业货源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内部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实现中药材生产规模化、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