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业发展概况及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现状
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经历了起步、成长、结构调整三个阶段,为畜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饲料产品质量,从近年来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以及各地在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情况看,我国现阶段饲料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饲料中添加不可用的违禁药品,不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添加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饲料卫生指标超标等。
1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我国饲料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1 第一阶段:饲料产业起步阶段 为适应养殖业迅速崛起的需要, 上世纪70 年代后半期,我国产生了饲料工业。
这段时期,饲料的品种单一,质量较低。80 年代初,生产的配混合料,以混合料为主,而技术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仅占工业饲料的10%左右。由于国内蛋白质饲料匮乏,一些添加剂需要从国外进口,鉴于当时外汇短缺,无法大量进口以满足养殖业的需要,我国生产出的饲料质量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
1.2 第二阶段:饲料产业成长阶段 从1985 年开始, 我国的饲料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从1993 年起, 我国饲料产业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此阶段特点是饲料用粮继续增加,蛋白质饲料匮乏状况有所改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品种更趋多样化、系列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但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1.3 第三阶段:饲料产业调整阶段 此阶段实质是饲料产业从成长阶段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其总体特点是:饲料总量增长缓慢,饲料产品结构调整,产品中科技含量逐步加大,饲料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饲料行业竞争激烈并且趋于微利,大型集团化企业稳步发展,饲料安全性日益被重视,饲料业发展仍处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 年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的饲料工业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 年进入“十一五”时期后,我国饲料业经历了禽流感、畜产品价格震荡、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 饲料工业在生产波动中保持平稳。2007 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1.23 亿吨,占世界总产量近1/5,其中配合饲料9 319 万吨,浓缩饲料2 491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21 万吨(见表2)。
饲料生产连续17 年稳居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饲料大国。我国饲料工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开工率低 目前我国饲料企业数量过多,2007 年达15 376家,但规模小、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占多数,他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饲料企业面临开工率低的困境。
② 饲料质量安全问题较突出 部分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为了利益,常常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不遵守休药期和配伍禁忌规定。我国饲料标准体系不健全和饲料检测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严重影响饲料质量安全。
③ 饲料原料短缺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但又是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畜牧养殖业对优质饲料和饲料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一些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原料、能量饲料以及部分饲料添加剂等缺口越来越大。
④ 科技投入不足 我国饲料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具有较大差距,我国政府和饲料企业对饲料工业的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科技开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缺乏生产可行性和投资经济性,与市场需求脱节,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市场服务中介和高素质的技术经济队伍,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⑤ 工业饲料入户率较低 我国饲料工业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养殖业对饲料需求量巨大,我国生产工业饲料仅占总饲料用量的1/3 左右,大部分农家养殖户使用工业饲料的比例很低,他们较多使用青饲料、自配料或直接用谷物饲喂畜禽。
2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
随着中国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提高,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生了由于饲料产品质量所引发的恶性伤害事件,对消费者利益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饲料产品中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造成中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 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制约了中国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饲料产品在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饲料产品是动物的食物, 也就是人类的间接食物,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2001 年11 月广东省就曾发生一起严重中毒事件,群众因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及其制品而导致的484 人集体中毒。据统计,1998 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十几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 431 人,死亡1 人。氯霉素超标,造成我国大量的对虾出口被退回、被索赔。孔雀石绿为水产养殖业敲响警钟。还有近期为大家所关注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检测出的“咯咯哒”三聚氰胺鸡蛋,都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件真实地反映出饲料质量安全现状。氯霉素对虾、红心鸭蛋、孔雀石绿等事件,再算上欧盟已经禁止, 但我国却依然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都成为影响我国饲料安全的障碍。1996 年,欧盟因中国饲料中用药过滥、兽药残留超标,停止从中国进口禽、兔肉产品,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国家形象。据中国饲料人才网查阅,2002 年中国畜产品因质量不符合进口国要求而遭退货的损失高达100 多亿元人民币。中国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丢失了欧洲市场,出口量急剧下降。食品安全问题,在新时代下的饲料生产中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成为所有饲料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所幸,越来越多的饲料生产者已经意识到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他们采取原料监控、升级加工工艺等,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使得生产安全的畜禽产品成为可能。我国政府对饲料质量安全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 农业部为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以保障动物食品的质量安全,农业部每年都组织国家饲料质量监测机构和省市饲料质检机构对全国饲料进行质量安全监测。20 多年来我国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升。1987 年第一次饲料产品质量全国抽查,样品合格率仅为20%;1990 年、1995 年、1998 年、1999 年进行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四次全国统检,抽样合格率分别为59.4%、62%、89.7%、88.9%。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十五” 以来, 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7)。检出率大幅降低,2000 年专项整治前瘦肉精检出率为19.8%,整治后2005 年瘦肉精检出率降至0.1%以下;生猪养殖环节瘦肉精检出率总体下降, 由2001 年的10.1%降至2005 年的1.54%。为了确保饲料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近年来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加大,在检测项目方面包括违禁药物添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饲料卫生指标等。农业部在2007 年6 月发布饲料三聚氰胺检测标准。截止到2008 年10 月28 日,饲料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虽然我国的饲料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饲料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饲料质量安全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饲料产品在生产、流通和使用中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饲料质量安全仍然受到各种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的严重威胁。
3 小结
综上所述,饲料产品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解决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必须治标治本:① 关注己经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要关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② 要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和饲料行业标准体系,并且要促进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③ 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同时,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④ 关注饲料行业本身的同时, 关注养殖业等相关行业;⑤ 依靠饲料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时, 建立各个饲料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1 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我国饲料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1 第一阶段:饲料产业起步阶段 为适应养殖业迅速崛起的需要, 上世纪70 年代后半期,我国产生了饲料工业。
1.2 第二阶段:饲料产业成长阶段 从1985 年开始, 我国的饲料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从1993 年起, 我国饲料产业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此阶段特点是饲料用粮继续增加,蛋白质饲料匮乏状况有所改善,饲料产量持续增加,质量进一步提高,品种更趋多样化、系列化,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但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
1.3 第三阶段:饲料产业调整阶段 此阶段实质是饲料产业从成长阶段逐步迈向成熟阶段。其总体特点是:饲料总量增长缓慢,饲料产品结构调整,产品中科技含量逐步加大,饲料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 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饲料行业竞争激烈并且趋于微利,大型集团化企业稳步发展,饲料安全性日益被重视,饲料业发展仍处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 年的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的饲料工业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 年进入“十一五”时期后,我国饲料业经历了禽流感、畜产品价格震荡、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 饲料工业在生产波动中保持平稳。2007 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量1.23 亿吨,占世界总产量近1/5,其中配合饲料9 319 万吨,浓缩饲料2 491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21 万吨(见表2)。
饲料生产连续17 年稳居世界第二,是名副其实的饲料大国。我国饲料工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①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开工率低 目前我国饲料企业数量过多,2007 年达15 376家,但规模小、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占多数,他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饲料企业面临开工率低的困境。
② 饲料质量安全问题较突出 部分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为了利益,常常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不遵守休药期和配伍禁忌规定。我国饲料标准体系不健全和饲料检测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严重影响饲料质量安全。
③ 饲料原料短缺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但又是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畜牧养殖业对优质饲料和饲料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一些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原料、能量饲料以及部分饲料添加剂等缺口越来越大。
④ 科技投入不足 我国饲料工业的整体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具有较大差距,我国政府和饲料企业对饲料工业的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科技开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缺乏生产可行性和投资经济性,与市场需求脱节,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科技市场服务中介和高素质的技术经济队伍,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⑤ 工业饲料入户率较低 我国饲料工业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养殖业对饲料需求量巨大,我国生产工业饲料仅占总饲料用量的1/3 左右,大部分农家养殖户使用工业饲料的比例很低,他们较多使用青饲料、自配料或直接用谷物饲喂畜禽。
2 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现状
随着中国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提高,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生了由于饲料产品质量所引发的恶性伤害事件,对消费者利益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饲料产品中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造成中国畜禽产品出口受阻, 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制约了中国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了很多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饲料产品在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饲料产品是动物的食物, 也就是人类的间接食物,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2001 年11 月广东省就曾发生一起严重中毒事件,群众因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及其制品而导致的484 人集体中毒。据统计,1998 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十几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 431 人,死亡1 人。氯霉素超标,造成我国大量的对虾出口被退回、被索赔。孔雀石绿为水产养殖业敲响警钟。还有近期为大家所关注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检测出的“咯咯哒”三聚氰胺鸡蛋,都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件真实地反映出饲料质量安全现状。氯霉素对虾、红心鸭蛋、孔雀石绿等事件,再算上欧盟已经禁止, 但我国却依然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都成为影响我国饲料安全的障碍。1996 年,欧盟因中国饲料中用药过滥、兽药残留超标,停止从中国进口禽、兔肉产品,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国家形象。据中国饲料人才网查阅,2002 年中国畜产品因质量不符合进口国要求而遭退货的损失高达100 多亿元人民币。中国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丢失了欧洲市场,出口量急剧下降。食品安全问题,在新时代下的饲料生产中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成为所有饲料生产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所幸,越来越多的饲料生产者已经意识到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他们采取原料监控、升级加工工艺等,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使得生产安全的畜禽产品成为可能。我国政府对饲料质量安全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 农业部为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以保障动物食品的质量安全,农业部每年都组织国家饲料质量监测机构和省市饲料质检机构对全国饲料进行质量安全监测。20 多年来我国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升。1987 年第一次饲料产品质量全国抽查,样品合格率仅为20%;1990 年、1995 年、1998 年、1999 年进行的配合饲料产品质量四次全国统检,抽样合格率分别为59.4%、62%、89.7%、88.9%。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十五” 以来, 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7)。检出率大幅降低,2000 年专项整治前瘦肉精检出率为19.8%,整治后2005 年瘦肉精检出率降至0.1%以下;生猪养殖环节瘦肉精检出率总体下降, 由2001 年的10.1%降至2005 年的1.54%。为了确保饲料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近年来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加大,在检测项目方面包括违禁药物添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饲料卫生指标等。农业部在2007 年6 月发布饲料三聚氰胺检测标准。截止到2008 年10 月28 日,饲料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虽然我国的饲料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饲料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饲料质量安全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饲料产品在生产、流通和使用中仍存在着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饲料质量安全仍然受到各种人为因素以及非人为因素的严重威胁。
3 小结
综上所述,饲料产品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解决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必须治标治本:① 关注己经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要关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② 要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和饲料行业标准体系,并且要促进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③ 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同时,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④ 关注饲料行业本身的同时, 关注养殖业等相关行业;⑤ 依靠饲料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时, 建立各个饲料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186.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