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畜牧工程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
3 伊犁州畜牧工程的发展展望
在当前大好形势下,也应清醒的看到,伊犁州的畜牧工程,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历程,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区、先进地州相比,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技术开发上比较,技术水平差距还很大,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伊犁州在畜牧环境工程领域内的研究仪器设备手段, 科研经费和人员场地等种种客观条件限制, 科研人员直接实验研究所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还很少,
很大部分基础科研推广人员引用的理论依据、实验数据或观察案例等大多还是引用国内外和区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成果不少,而且大部分是分散的、零碎的或单一的,还没有形成伊犁州自己的理论体系, 也没能做到根据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组装、配套、集成为一套适合伊犁州州情和生产特点的完整技术产品系列。因为从畜牧业发展趋势来看,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养殖生产, 是提高生态系统内部能量和物质转换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这也可以说是伊犁州畜牧工程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在畜禽场建设方面,伊犁州特有的畜禽品种和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社会生产制度就要求我们分别研究制定出不同地区的畜禽场工程设施技术参数、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紧密结合畜牧业生产实际,开展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大量生产调研工作。畜牧工程涉及的学科很广,首先是要进一步开展家畜行为学的研究,现在很多地方在畜禽舍设计时, 根本没有顺应行为特点的概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奶牛场每群牛的头数越来越多,常有设计100 头为一小群的奶牛场,这就忽视了牛群规模应与牛对个体的辨别能力相适应的原则,牛群过大势必引发个体在采食、饮水、躺卧等机会和待遇不均,造成生产成绩下降。所以今后研究家畜有关拥挤信号和家畜个体距离, 对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畜群大小具有实际意义。再比如,各类畜牧场和畜舍设计,必须以家畜气候学为理论依据,才能创造和控制合乎家畜生物学特性的小气候环境。设计上的误区也常见到, 例如人们根据自己对冷热的感觉来设计畜舍温度是不对的, 产奶牛的舒适温度在10℃左右,这个环境温度下产奶量最高,但人靠穿衣保暖,就觉冷,如果再进一步加温就错了。不同管理方法,不同年龄,不同生产力水平等都会影响热区和临界温度值, 这就要用家畜气候学理论指导设计。还有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畜牧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的工程参数。生态模拟工程将成为畜牧工程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例如畜禽舍进行防暑、防寒、通风、光照、给水、喂料、除粪等一系列规划设计和管理, 都不能脱离家畜生态学原理。尤其进入21 世纪后,伊犁州州畜牧业从生产体制、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 现代畜牧业变得更为大型化和商业化,必然出现各类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以及养殖小区等新的畜禽场建设形式, 这些畜牧工程项目都要求从规划设计,场址选择、建设规模、生产工艺、设备选型配套、防疫设施及粪污处理等一整套技术措施等, 从理论到具体技术措施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而且还应注意到在伊犁州广大偏远地区,气候条件比较干旱、潮湿、寒冷或地势太陡的地区, 还有很多可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和自然资源, 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畜牧工程理论和技术手段给以解决。伊犁州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畜牧机械向适合本地区草原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饲养特点、养殖模式的方向发展。大型养牛场、养猪场、养鸡场等主要发展以粮食饲料为主的大型全自动化饲料加工及规模化饲养机械, 充分体现高技术规模效益。广大农村牧区农牧民养殖户以草食畜牧业为主,大规模优质草料种植、机械化牧草收获、微生物贮藏加工、机械化饲喂、人工草场建设机具具有代表性。实践证明,不综合运用发展的有关家畜行为与生态条件、自然气候、社会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经济管理等一系列学科的基础知识, 仅局限于利用畜牧工程少数单个专业知识,或凭借支离破碎的生产经验,就不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很好解决伊犁州不同气候区畜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问题。当今畜牧工程实践证明, 随着电子计算机更为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革命向畜牧工程领域内渗透, 必将对畜牧工程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提出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所以展望今后发展, 伊犁州畜牧工程必将成为一个由包括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等各个领域内的相关学科互相渗透, 综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伊犁特色的畜牧工程学。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349.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