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气象学发展漫谈
4畜牧气象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地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因此,要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疆是我国第二大畜牧业基地,畜牧业生产在全自治区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随畜群逐水草而牧是新疆和伊犁地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这种畜牧业生产方式虽然投入的人财、物力较少,而成本较低,但常受天气气候等环境因子制约,特别是寒潮、低温、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是造成畜牧业生产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1995年,冯定原等人以新疆畜牧气象灾害系统为背景,建立一个多指标系统综合评估成分线性加权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新疆伊犁地区的畜牧气象灾害按年份进行了综合评估与排序,从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当地制定畜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定量依据。内蒙古牧区由于风冷、雪灾、干旱等畜牧气象灾害的影响,加之饲养管理不善,年均家畜死亡率在5%以上,高者可达24%左右,冬春两季因风寒、饥饿导致家畜掉膘损失约为死亡损失的3~4倍,十分不利于牧区畜牧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关学者提出畜牧气象灾害的减灾对策: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保护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季节性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提高抵御畜牧气象灾害的能力,加速牧区水利建设,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农牧结合、趋利避害;加强牧区气象科技服务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的研究,提高对灾害的监测预测水平。西藏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干旱、暴风雪、白灾、冰雹、大风和风沙等主要畜牧气象灾害频繁。,由于畜牧气象灾害的影响,加之饲养管理不善,平均每年家畜死亡率都在20%以上,冬春雨季因饥饿掉膘损失约为死亡损失的3~4倍。另外,草原畜牧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几乎每年都有10%左右的家畜死于各种疾病。因此,根据西藏高原的气象灾害,需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建立饲草饲料基地,大力修建棚圈,种草种树营造防风林,积极开展气象服务工作。
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因灾死亡牲畜共计7455.2万头,其中生猪444.7万头,家禽死亡6738.5万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使得当地及其周边地区有所恢复的养殖业遭受重击。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5月30日,四川重灾区损失生猪共计365.75万头。因此,加强畜牧气象灾害的研究与防御是牧区及非牧区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认真研究畜牧气象减灾对策,防御由于气象灾害给畜牧业造成的重大损失,是确保畜牧业安全稳定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