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农业人才网-行业资讯

放牧家畜对生态系统影响及牧食行为研究进展


2家畜的放牧过程
2.1家畜的牧食行为
  随着放牧生态的发展,家畜的牧食行为也开始日益受到重视。家畜牧食行为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放牧生态学乃至草地生态学中最活跃的领域。家畜的牧食行为不仅以个体与社群方式体现,也密切联系于家畜的心理和生理基础。通过对家畜牧食行为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家畜如何利用环境,这将会显著提高草地和牧草的管理水平,为制定放牧策略与草地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家畜的牧食行为包括游走、采食、反刍、卧息、站立、嬉戏和排泄。采食和反刍是家畜两大主要牧食行为。然而,采食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家畜的牧食行为受到植物组成、草地质量、牧草高度和放牧压力的影响。汪诗平等人的研究表明草层高度对日采食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间的关系并非是线性增加的,而是当草层高度达6cm左右时,日采食量变化较小,日采食量达到最大或接近最大水平,为2.48kgDM/d羊左右。放牧初期,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都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当地上生物量在40~70gDM/m2时,三者保持相对稳定。畜群大小对家畜的采食行为非常重要的影响。Penning和Parsons(1993)的研究表明小群绵羊比起大群绵羊要花费更多时间采食。在小于4个的畜群里,牧草的采食量也会降低。他们指出,对于研究牧食行为,最小的畜群数量是3只羊,但是4只更适宜。最佳的管理措施是使家畜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足够的饲草。
2.2家畜的选择性采食
  家畜采食的草地具有多种牧草,了解家畜在这种环境下的辨别行为尤为重要。许多资料已经研究了不同草地对家畜选择性采食行为的影响。一般,选择性采食可以分为两部分:主动或被动选择和在草地条件下选择的机会或能力。影响放牧家畜选择采食的植物特征因素很多,大致包括:植物种类;化学组成;物理或形态特征;物候期或成熟度;相对可利用性;植物的气味和味道;接近的难易程度等。放牧家畜采食的牧草比起供采食的草地牧草几乎总是含有更低的茎叶比和更少的枯落物。这表明家畜为了选择更多的符合需要的植物部分而限制了摄取饲草的数量。选择性采食几乎总是引起采食饲草中营养含量的提高。植物也阻碍家畜采食富含营养的部分(如含有刺等),因此也就降低了食物的质量。对于家畜来说,比起花费时间在以非喜食物种为优势种的草地采食喜食牧草,在以喜食物种为主的草地上采食更有效率。在自然条件下,喜食性总是根据草丛结构、优良牧草和植物部分的可利用性的变化而改变。通常,草地越广阔,变化越多,家畜选择的机会也越多,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放牧压力降低。当放牧率小时,则食物充足,家畜可以自由地选择食物;相反,当食物不足时,放牧家畜就不得不采食以前不爱吃的食物。多种植被类型可以为家畜提供选择多种物种的机会,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有营养的饲草。因此,放牧条件下,草丛的特征对放牧采食影响巨大。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不仅仅取决于饲草质量和味觉,也受到采食牧草的难易程度和饲草可利用性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420.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