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农业人才网-行业资讯

生微生物做出大事业--访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军

2013-8-19 博善生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1313年的《王桢农书》中记载了人们用野菜泔水发酵喂猪的探索,这是世界最早对发酵饲料应用的记载。近700年后,这种简单的发酵手段早已演变成了先进的微生物发酵技术,而潘军就是国内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动物营养领域的先行者。
采访潘军之前,就听说他是饲料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团队拥有酵母、芽孢菌及其延伸产品等12项专利技术。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潘军创立了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博善”这个名字就是源自元代农学家王桢的字“伯善”。
 
实践永远是不可替代的第一步
 
潘军的形象绝对与大众心目中的企业家形象大相径庭。初见潘军,他的行头是工作装加双肩包,很是与众不同。他解释说,早上刚刚从客户那里过来,工作装是他设计的,很喜欢,所以一直穿着,印在工作装上面的企业标识里藏着他对博善的期望与祝愿。整个标识由PROSYN6个字母构成,是“博善”的音译。PRO是益生素的简写,它对动物的肠道有益;SYN代表合生素,是在益生素的基础上增加了肠道菌群所需的微营养组分或天然植物。这6个字母中间还躲着牛、禽、马、羊、猪5种动物:极具开拓精神的牛走在前面代表先锋军,禽代表梦想的翅膀,奔腾的马代表企业正处于疾速发展的快车道,羊代表祥和,排在末尾的猪则代表丰腴的收获。除了这5种动物外,字母“O”中还画着一个红红的太阳,预示企业发展定会蒸蒸日上。
 
与其他的老板不同,企业里很多员工都不叫潘军“潘总”,而是亲切地叫他“潘老师”。潘军的确也很符合人们对大学教授的心理预期:神情严肃,做事认真,要求严苛。但没人觉得他呆板、不好接近,因为他对工作的那种热忱与待人的那份真诚会迅速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潘军的这种特质与博善企业文化中“至真至善”这4个字十分吻合。

在进入饲料企业打拼之前,潘军在东北农业大学曾有8年的任教经历。在任教期间,潘军就是个双师型人才,一直不曾脱离过生产一线。刚当老师时,他就去了农垦854农场锻炼,在那里做畜牧兽医技术员。一次,有一个养牛户家的牛难产,母牛非常虚弱,牛主人心急如焚,像请救星一样找来了潘军。潘军想起之前曾在书上看到,给牛喝酒会令牛兴奋,令牛恢复体力,于是大胆做了尝试。结果,喝了酒的母牛15分钟之后就顺利产下了牛犊。牛主人兴奋得请潘军喝自家酿的米酒,那酒很烈,也很香、很醇,因为里面夹杂着喜悦和成就感。
 
无论是对自己、对学生还是对下属,潘军都坚持贯彻“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做法。在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上有一篇很生动的文章,题为《一个兽医硕士的首次动物营养实践》,文章的作者就是博善的员工田昌林。
田昌林是青岛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一名硕士生,在做了一年多的临床兽医之后,进入博善工作。刚到博善,潘军给他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下放猪场做三个月试验!起初田昌林对这任务是有抵触情绪的,得知这是博善每个新员工的必修课后,才慢慢接受。猪场里没有饲养员喂猪,全部的试验操作都要由田昌林独立完成。几个月后,试验的盲评结果出来了:每吨全价料添加了3kg博善的博元素X-1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吃了2kg多料,多长了5.2公斤,体长多了1.5cm!    从猪场回来后,田昌林的内心就被试验成功的喜悦和巨大的收获装满了。田昌林说,通过这次试验,他不仅掌握了动物营养产品试验验证方法,而且加深了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为自己在产品推广和销售工作方面打下了基础。
 
发酵饲料是有科技含量的动物食品和保健品
东渡日本留学是潘军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改写了潘军的职业轨迹。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期间,潘军主要从事瘤胃微生物与纤维消化关系的研究工作,并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002年,潘军学成回国,成了留学归国博士进入黑龙江畜牧企业创业的第一人。
从大学到企业,对于这个重大的转变,潘军内心不是没有过彷徨与挣扎。28岁就晋升为副教授,成为211大学重点学科的系副主任,得过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这一切都预示着学校还有更宽广的舞台期待着他。然而,醉心于饲料产品研发的他,实在不甘心只是在象牙塔里等待研究成果落地绽放的一刻,他更渴望自己走完从实验室到牧场的最后一公里。

2008年,潘军创立了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公司定位于“微生物发酵制剂或发酵饲料”,主营酵母类、芽孢菌类和抗腹泻类产品。
之所以不走寻常路,放弃传统饲料而选择微生物发酵饲料发展,是因为潘军看到蕴藏其中的广阔前景。潘军说,微生物发酵饲料吸收率高,不仅减少了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对动物的肠胃健康有利。动物70%的免疫细胞都在肠胃,因此肠道健康对于动物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动物营养占养殖成本的70%至80%,可以起到抗病作用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无形中又节省了给动物治病的成本。
 
但一切开始得并不顺利。潘军说,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是发酵豆粕,当时国内没有几家企业可以生产,我们利用有限的条件发明了一个可移动箱法式生产法,连续倒掉了10 多吨饲料,才生产出满意的产品。但产品刚一上市,又遭遇原料价格上涨,原本签好的订单变成了蚀本的合同。
 
那是一段难忘而艰苦的岁月。为了紧缩开支,潘军和员工们一起挤在一间只有七八平米的宿舍里。即使赔钱,潘军还是要求员工按合同执行,员工甚至是流着眼泪给客户发货的。或许人格魅力就是最好的信用,很快潘军的一个客户在得知潘军的境遇后,就决定为博善注资。客户说,不为别的,就为老潘这人我信得过。在金融风暴中,这笔资金比雪中送炭来得更暖。
很快,博善就走出了困境,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陆续在沈阳和哈尔滨设立了分、子公司。记者去参观了位于宾州镇的哈尔滨分公司加工分厂。刚刚烘烤好的饲料看起来就像新鲜出炉的饼干一样酥脆。记者正好奇它是什么味道时,哈尔滨分公司的负责人陈晨就拿了一块饲料塞进了嘴里。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他说:“其实,每次饲料出来时,我们都是要试一试的。这些饲料产品从理论上来讲,人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它可以迅速补充体力。”
 
陈晨是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从一线销售做到了今天的分公司经理。记者问他:“销售是不是有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没想到他说:“我做销售就是给养殖户算账,账算明白了,他们自然会选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的产品可以让他们实现养殖利润的最大化。”
 
公司应成为每个员工的舞台
在博善,每一个员工都会找到释放潜能的舞台。潘军说,虽然他从高校出来,做了商人,但他的心没有变,他一直认为员工成长和企业发展对他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任务。
潘军倡导“要当领导,先当工人”,这个规矩对他自己也不例外。博善创办之初,潘军就当了一个多月的工人。有一回,他还指着地上的一堆饲料与老工人打赌:三小时翻完这堆料。老工人说:根本不可能!没想到,潘军认真了,找了一个帮手,捋起袖子就干,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翻完了地上的料。所以,在博善,每个员工都打心眼里服潘军。
王贤东是博善的一个老员工。学历不高,但人勤快朴实。饲料生产车间温度高,小王的脸上总是挂着汗珠。所以,每次潘军叫小王时,小王总是用领子先擦一把汗再说话,这已经成了小王的经典动作。
2007年,潘军筹建广州的公司,小王拿出了5万块钱和一句简单的话“我想和你们一起干”。潘军说,这钱比我们拿出来的200万份量更重,所以我必须对他们的未来负责。为了让小王迅速成长起来,公司资助小王在业余时间继续深造,现在小王马上就要拿到新文凭了。不仅如此,潘军还和公司的几位老总一起指导小王如何跟客户打电话沟通,把他从工人培养成了销售人才。目前,小王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成长为广州公司善元事业部的负责人了。
 
目前博善生物已拥有了3家公司: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沈阳博善英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博善联合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潘军的计划是:到2020 年建立拥有10家企业,产值3亿元的生物饲料与制剂产业群,长期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成为“世界级优秀生物饲料与制剂企业”。
 
为何要将企业做多而不是做大?潘军的想法是:公司小、活力就大,可以避免人员重叠,减少摩擦,提升工作效率和业绩。更为重要的是,他要让更多的员工可以成为优秀的企业经理人。
在潘军看来,仅靠一个人的梦想效应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应该承载着所有员工的职业梦想,大家志同道合,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只有这样企业精神才能传承下来,经历岁月的发酵,历久弥醇。
 
潘军简历
  1981年9月入学吉林省延边农学院(现延边大学农学院),1985年7月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攻读动物营养硕士研究生。
  1988年8月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动物营养学硕士学位,开始任教于东北农业大学,先后任动物科学系(现动物科技学院)教研室主任、实验牧场技术场长、副系主任(负责科研与开发、饲料厂、实验牧场管理)等职,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6年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北海道大学农学部生物资源生产学专业,研究瘤胃纤维分解过程中微生物量与纤维分解活性的变化规律,在国际杂志上发表SCI检索论文5篇,2002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返回祖国。归国后任国内知名饲料企业技术经理、技术总监。负责博士系列奶牛、肉牛、肉羊料、教槽料、乳猪料、肥猪料、母猪料等产品开发与配方设计。
  2007年3月,创办广州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开发“营养性发酵制品”,聚焦于酵母培养物、发酵肽、抗腹泻剂,努力推动饲料技术升级进步。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498.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