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的控制与检测方法
3 控制与检测
3.1 控制
一连串因食用含瘦肉精的食物而中毒的事件发生后,盐酸克伦特罗成为世界上普遍禁用的添加剂。1997年以来,我国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多次发文,如:《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药品违法行为的通知》(农牧发14号),禁止在畜牧业中使用此类药物。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生产上仍存在着非法滥用的现象。
3.2 分析检测
目前,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酶免疫分析法等,酶免疫分析法中基本上都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3.2.1 ELISA
ELISA法一般用稀酸溶液提取,离心,调pH,用样品稀释液稀释并检测。检测过程中注意提取液的pH,一般要求在6.5~7.5,在所有恒温孵育过程中避免光线照射。目前,用ELISA检测饲料中的β-受体激动剂主要有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常用的试剂盒品牌有“北京望尔”、“美国柏尔”和“英国朗道”等,灵敏度可达ng/g水平,可以满足筛选分析的要求。
3.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β-受体激动剂常见的测定方法,分析时不需要衍生,利用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分子可与C18或C8固定相分子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分离。通常采用缓冲溶液和乙腈配置流动相,等溶剂或梯度洗脱来进行样品预处理。目前,我国已将HPLC法作为检测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半确证性方法。其优点是专属性好、选择性强和检测精确度较高,而且假阳性率低;缺点是样品处理时间长,检测过程繁琐。相关标准:《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NY438-2001)。此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的测定,HPLC检测限为0.05mg/kg;《饲料中莱克多巴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0189-2006)。此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莱克多巴胺含量的测定,检测限为0.5μg/g。
3.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此法优点是把色谱高效快速的分离效果和质谱高灵敏度的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并且能在多种残留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对某种特定的残留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具更高的检测极限。但是由于GC-MS要求样品有较低的沸点且相对热稳定性,而β-受体激动剂的极性大,沸点高,不宜直接用于分析,故测定前要对分子上羟基和氨基等极性基团衍生化,主要有硅烷化和环化衍生2种。GC-MS法与HPLC法相比,检测灵敏度更高,假阳性率更低。因此,我国将GC-MS法定为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的确证性方法。相关标准:《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NY438-2001)。此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的测定,GC-MS法检测限为0.01mg/kg;《饲料中沙丁胺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质谱法》(NY/T1030-2006),此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沙丁胺醇含量的测定,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mg/kg;《饲料中西马特罗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质谱法》(NY/T1033-2006),此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西马特罗含量的测定,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5mg/kg;《饲料中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农业部1063号公告-7-2008)。本法适用于配合饲料中氯丙那林、马布特罗、特布他林、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齐帕特罗、班布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测定。其定量限和检出限:莱克多巴胺为0.5和0.1mg/kg,其他7类药物分别为0.05和0.01mg/kg。
3.2.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在液相色谱检测时使用质谱检测器可以大大降低检测限,尤其是二级质谱可以作为特异性检测器,也可以弥补色谱上分离的不足。但由于此法的灵敏度高,要求上机样液质量浓度相对较低,为避免仪器过载,对于含量高的样品要进行多次稀释,这样会造成结果偏差较大。相关标准:《饲料中13种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63号公告-6-2008)。本法适用于饲料中氯丙那林、马布特罗、特布他林、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齐帕特罗、班布特罗、莱克多巴胺、溴布特罗、克伦普罗和妥布特罗的测定。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和0.05mg/kg。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659.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