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农业人才网-行业资讯

我国当前肉牛营养研究的特点与进展

2014-1-10 畜牧人才网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起步于建国以后。在冯仰廉、卢德勋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肉牛营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肉牛产业的发展远滞后于猪业、禽业,从事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所获得的资助经费少,加上开展肉牛营养与饲料实验所需要实验动物的购置、饲养和维持等费用都很高,限制了肉牛营养与饲料的研究广泛开展。很多时候只能用羊的研究结果进行替代。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农业(肉牛)产业技术的启动,从事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的人越来越多。
1 新饲料资源开发
    如何开发新的饲料资源,以降低肉牛养殖的饲养成本,始终是肉牛营养与饲料研究的重点。2008~2009年在此方面的研究既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微贮玉米秸秆(严平等,2008;马彦彪等,2009)、全株青贮玉米(孙金艳等,2008;韩萍等,2008;王元青等,2009)、酒糟(沙明奇,2008;周福等,2009)等用于肉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的研究,也有高丹草(陈云鹏等,2008)、含可用溶物玉米酒糟(DDGS)(JoeSellers等,2008)、酒糟生物饲料(刘翠娥,2008)、腐植酸发酵物(王东卫等,2008)、捆裹青贮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陶延英等,2008)、青贮甘蔗梢(王文庶等,2009)、淀粉渣(于千贵,2009)、洋蓟(金显栋等,2009)、
 丹参渣和养血渣(夏树立等,2009)等新饲料饲喂肉牛效果的研究。屠焰等(2008)则研究了木本植物杂交构树作为肉牛新饲料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报道研究了添加特定成分对肉牛瘤胃发酵、过瘤胃蛋白、小肠消化等的影响,如鱼油和葵花籽油(梁松等,2008;贺云霞等,2008)、甘油(霍文婕等,2008;)、富硒酵母(刘强等,2008)、葡萄糖(王维波等,2008)、过瘤胃脂肪(赵发盛等,2008;张薇等,2009)和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补充料(高博等,2008;姜军等,2008;段国军等,2009)。
2 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应用
    使用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肉牛增重速度,因此,新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和应用也一直是肉牛营养研究的重点。2008年以来,研究人员在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证实,日粮添加维吉尼亚霉素(郝俊玺等,2008;郭同军等,2009)、苹果酸(王聪等,2009)等可改善瘤胃发酵。对于添加低聚木糖(王喜明等,2008)、半胱胺(李英等,2008;张海军等,2008)、糖萜素(张海军等,2008)、丙酸钙(郭刚等,2008)、乙酸钠(荀文娟等,2008)、柠檬酸(孟杰等,2008)、不同类型尿素(武广善等,2008;、张勇等,2008;Taylor-Edward等,2009;孙惠贤,2009)、有机硒(徐娥等,2009)对饲料利用效率、肉牛瘤胃发酵、生产性能以及肉质的改善都有影响。刘仕军(2008)系统研究了日粮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亚油酸对牛体内共轭亚油酸前体物累积的影响。
    日粮补饲不同来源或不同水平的铜(高登宏等,2008;王聪等,2008;孙洁荣等,2008;李文等,2008;史艳艳,2008;张艳,2009)、锌(王峰等,2008)、硒(刘强等,2008;王聪等,2008;吴丽珍,2008)、铬(覃智斌,2008)、镁(蒋桂梅等,2009)等常量和微量元素对肉牛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等的影响也得到了进一步研究。
    刘春龙(2008)和孟令丽等(2009)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延边黄牛生产性能、牛肉品质、血清维生素E含量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对于微生态制剂等也有一些研究。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可以改善奶公犊的日增重、采食和胴体率(张海涛等,2008),添加特定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对肉牛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或血清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王凤等,2009;王金合等,2009)。
    日粮添加天然植物提取物或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改善肉牛的营养代谢,提高育肥牛的日增重(贾俊静等,2008;杨明等,2008;张颖,2009;周文仙,2009),对肉牛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李秋梅等,2008;高权新等,2009),添加离子载体(叶尔森等,2008)、碱性缓冲液(常新耀等,2008)和动物生长液(布仁等,2008)则可改善肉牛的营养物质消化或增重。郝凤奇等(2008)发现在育肥肉牛日粮中添加海藻提取物可提高日粮蛋白质消化率。
    对于专用预混料(虎占武等,2008;周跃塔等,2008)、复合营养添砖(李海利等,2008;马君峰,2009)的饲喂效果也有研究报道。
3 饲料加工对肉牛消化代谢的影响
    通过对饲料原料进行适当的物理、机械、化学、微生物等处理后,会显著提高该饲料原料的利用效率,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开发新的饲料加工处理技术。对于小麦秸和玉米秸等传统粗饲料,赵静等(2008)发现用EM处理可提高肉牛育肥效果,但肖蕊等(2009)用青贮、微生物和氨化等处理却发现对肉牛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没有显著影响。郝丽梅等(2009)发现麦秸经造纸废液复合氨化处理后麦秸粗蛋白含量增加,对肉牛日增重和采食量都有显著改善作用。采用不同处理玉米秸秆饲喂肉牛可明显提高可消化有机物进食量和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且秸秆氨化组的经济效益较高(肖蕊等,2009)。
    对于过瘤胃保护技术,邢壮等(2008)发现对脂肪实行过瘤胃保护可明显影响肉牛全消化道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并且随补饲脂肪的增加粗脂肪消化率提高。张薇等(2009)也做了这方面的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且显著提高全消化道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杨在宾等(2008)和姜淑贞等(2008)研究发现,包被蛋氨酸或赖氨酸后会显著影响瘤胃内蛋白质代谢和小肠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而包被铜也会影响瘤胃营养物质的降解(王聪等,2008)。
    对于精饲料,程秋根等(2008)研究了发酵豆粕和去皮豆粕在体外的消化率,而蒋林树等(2008)、马文健等(2009)分别研究了大豆不同处理方式对蛋白质瘤胃降解或肉牛增重的影响。姜莉等(2009)研究了肉牛日粮精料进食水平对淀粉的瘤胃发酵和小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对玉米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则会对瘤胃液的VFA浓度产生显著影响(王桂瑛等,2008)。高春等(2008)和陈东东等(2008)分别对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技术、过瘤胃胆碱的制备工艺等进行了研究。黄继等(2009)对降解玉米秸秆纤维素的真菌筛选及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
4 饲料配比对肉牛营养利用有显著影响
   饲料如何更合理的搭配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善肉牛增重是肉牛饲料营养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这些研究有些是直接通过不同的饲料配比研究对肉牛增重的影响,有些则是通过研究不同配比时对肉牛消化道代谢的影响,以寻求研究确定发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不同粗饲料、粗饲料与精饲料的合理搭配可以显著影响瘤胃发酵,改善粗饲料利用效率。薛艳林等(2008)研究苜蓿干草和小麦、玉米秸秆不同组合的体外发酵特性发现,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对其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践中针对低质粗饲料营养特性适当添补易发酵或高蛋白质牧草则可以提高粗饲料利用效率(阳伏林等,2008)。刘海燕等(2008)研究了玉米秸秆和苜蓿秸秆两种类型的粗饲料对肉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发现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用青干草和玉米秸分别饲喂断奶犊牛发现,饲喂青干草可提高采食量和生长发育速度(崔利宏等,2008)。提高日粮中白酒糟的比例和营养水平可以显著提高肉牛的日增重(张兴会等,2008;周福等,2009;王文庶等,2009;张兴会等,2009;马君峰,2009;马彦彪,2009)。吴秋珏等(2009)研究了不同中性洗涤纤维与无氮浸出物比例饲料对肉牛增重及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影响。
    不同精饲料的类型、营养水平和日粮组合等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道代谢和肉牛育肥都有显著影响。刘莹莹(2008)、周家文和李志敏(2008)研究了补饲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于不同营养水平或精料浓度对肉牛增重、瘤胃代谢、体内蛋白质代谢以及牛肉品质的影响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郭亮等,2008;陈金宝等,2008;雷松等,2008;王永新等,2008;陈文贤,2008;王艳荣等,2008;Hill等,2008;段国军等,2009;马文健等,2009)。
    邢状等(2008)研究发现随补饲过瘤胃脂肪量的增加粗脂肪消化率提高,但日粮粗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降低,对肉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没有影响。日粮组合对肉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以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也有相关研究报道(余梅等,2008;周振勇等,2008;张蓉等,2008;高爱武等,2008;严昌国等,2008;张艳等,2009;吴秋珏,2009)5肉牛营养研究的新技术在饲料营养研究的新技术开发方面进行的研究很少。艾景军等(2008)研究建立了综合评估非常规饲料原料利用价值的价值指数模型。冯仰廉等(2008)对肉牛日粮淀粉、葡萄糖的评定技术提出了改进建议。
    赵洪波等介绍了研究秸秆纤维瘤胃降解中的瘤胃掏空技术。游玉波(2008)通过对肉牛甲烷排放的测定研究,建立了估算肉牛甲烷排放的模型。对于如何用尿中嘌呤衍生物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杨伏林等(2008)综述了国内外在该方面取得的进展。
6 营养与遗传因素的互作
    营养因素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畜禽的遗传基因,但可通过特定营养素修饰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基因表达出现的时间进程。目前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肉牛日粮营养与遗传的关系较少,更多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因素对营养代谢的影响方面。这些基因主要为有脂类代谢有关的基因(马云等,2008;刘洪瑜,2009),与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张春雷等,2009;黄永震等,2009;王憬等,2009;任刚,2009),与肉质相关的基因(张路培等,2009)。
7 我国当前肉牛营养研究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肉牛营养研究的水平仍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饲料营养应用研究上,如不同饲料的育肥效果,不同饲料配比对肉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添加特定营养素或调控剂对肉牛消化代谢或肉牛生长的影响等。由于受经费限制,与国外动辄上百头的育肥实验相比,我国所作实验用的肉牛头数普遍偏少。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瘤胃代谢方面。在分子营养调控机理性等方面研究基本还处于空白,与国内猪禽等营养研究水平、国外肉牛营养研究水平相比,我国的肉牛营养研究水平还非常落后,还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去缩短这个差距。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670.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