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林|马云、丁磊等跨界进军养猪业,猪产业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
六畜之首 1.4万亿的生猪年产值是手机产业的2倍
猪粮安天下,生猪对于中国的农业和民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猪作为六畜之首,是几千年来人类主要消费的动物蛋白来源。长期以来,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生猪产业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及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消费的猪肉达到约5500万吨,占全世界一半以上。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猪肉占肉类总量的63.2%。同时,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养猪国家,每年生猪出栏7亿头左右,占全世界的51%。尽管如此,我国依然是猪肉进口大国,2017年,仅猪肉进口122万吨,另外进口猪下水等占世界猪肉出口量的8.3%,相当于近1500万头猪。我国养猪产值达到1.4万亿。而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手机在我国年产值一年约6500亿,只是生猪养殖产业的近一半。
养猪业 从机械化到智能化
机械化: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规模猪场处于这一阶段。
机械的使用可以代替人工,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由于机械化水平在各个环节参差不齐,养殖全程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养殖机械人为凭借养殖经验来执行标准化的操作,不能采集外部数据,更不能针对具体环境变化做出调整。
信息化:
目前我国集团化养殖企业大多处于这一阶段。
运用各种硬件和软件持续采集各种生产、经营数据,利用信息管理软件完成基本信息统计和分析。早期数据采集由人工完成,后期借助物联网的技术手段自动采集,但各种信息没有高效的融合;数据信息难以精准控制;决策和处理主要基于人的经验,与实际的需求仍有差距。
未来,或将出现少数人甚至无人管理的大型猪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新技术与养猪产业广泛结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决策。如基于环境动态的自动适应操作、养殖生产管理智能化操作、养猪周期的长短期智能规划决策、疾病诊断及防控决策、物流分销状态分析以及专家系统管控等。
智能化养殖技术先进 猪产业 “脏乱差”早已远去
传统生猪产业自身存在三高的问题,即高成本、高风险、高污染。过去的生猪养殖大多采用老式的、粗放式的养殖方式,技术力量弱,生产水平低,疫病复杂,兽医防控薄弱同时环境污染突出,粪污治理问题严重。由于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养殖污染处理设施设备滞后、种养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等问题逐渐凸显。现代农业、智能化养殖、高科技为养猪的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养猪业,解决以前养猪上的难题。
专家介绍
唐中林研究员从事猪的遗传育种与生产研究已经20年,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主要研究猪产肉等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猪的分子设计育种。2015-2016 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 和2016年分别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推进计划”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863重点项目子课题、973项目子课题和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29篇,其中SCI论文53篇。应邀在世界整合生物学大会、亚洲动植物基因组大会和世界畜产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10余次,受邀为《Genome Biology》等10余种国内外学术刊物审稿人。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6883.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