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原产中国, 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亚灌木植物。一直以来, 有关菊花杂交育种的研究很多, 但多数以盆栽大菊为研究对象, 而忽视对小菊的研究。通常花径小于6 cm 的菊花称为小菊 。小菊是一个庞大的品种群, 依用途主要分为地被菊、花坛菊和造型菊等类型, 其特点是花量大、花色丰富、花期较长和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小菊(小菊人才)的植物学特性、遗传规律、栽培及应用形式有别于大菊, 多用于园林地被、荒地护坡、节日花坛庆典及制作盆景菊和艺术造型菊等。当前各地水资源日益匮乏, 抗旱、抗寒等抗逆性较强的小菊品种逐渐受到重视, 在园林绿化及水土治理中的应用逐年扩大。前人在地被菊选育及遗传规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但均是对于大菊育种而言, 小菊育种工作还较落后。
1 小菊的种质资源
1.1 野生种质资源
小菊属菊科菊属, 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
1.2 品种资源小菊是由原产我国长江流域的毛华菊、野菊和紫花野菊经杂交和人类长期选择演化而来。后经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培育, 形成极丰富多彩、庞大的品种资源。我国目前拥有的品种资源可分为2大类:
1.2.1 原有品种资源 菊花是我国原产的传统名花之一, 至今栽培历史已有3 000 a, 但传统小菊一直不被重视, 因此传统小菊品种极少, 多为地方品种, 名称也不统一, 如北京地方品种“药红”。
1.2.2 引进品种资源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曾引进美国小菊, 并从其实生苗中选育出矮生品种“美矮粉”, 其花期较一般秋菊早, 适合露地栽培。80 年代中期,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进日本矮小菊, 同时又从加拿大引进小菊品种十余个。北京林业大学曾从波兰引进“朝鲜粉”。引进的小菊直接应用于园林绿化, 同时也作为育种亲本, 育成许多小菊系列。
2 小菊的育种目标
2.1 花色育种
小菊系品种花色非常丰富, 但目前尚无蓝色品种。在小菊现有的花色谱中, 黄、白和紫色品种占多数, 而鲜红色和绿色品种较少, 尤其需在国庆节开花的鲜红色品种更少, 因此, 培育鲜红色品种是小菊花色育种的主要任务。另外, 蓝色、深绿色品种以及红黄、黄绿等复色品种也是目前小菊花色育种的方向之一。
2.2 株型育种
小菊株型分为直立型、展散型和匍匐型3种。不同用途的小菊要求株型不同。地被菊或花坛菊品种要求植株低矮, 分枝多而均匀, 冠型丰满紧凑,无需修剪, 易管理; 而匍匐型品种则要求植株高达, 分枝力强, 枝条较柔软。
2.3 花型育种
小菊花型复杂多变, 主要包括花径的大小、心花与边花的类型、单复瓣与重瓣及花瓣类型。从观赏角度来看, 大花茎、匙瓣或管瓣、重瓣的品种观赏价值较高, 也是小菊花型育种的任务。但杂交育种中这些性状往往表现较弱的遗传性。
2.4 花期育种
菊花是光周期敏感植物, 开花主要受光周期与夜温2个因素控制。通常长于一定临界时数和适温下进行营养生长, 而短于一定临界时数和适宜温度时进行花芽分化、发育进而开花。一些菊花受日照时数影响不大, 成为日中性植物, 一般在5~9月开花。小菊花期很长, 既有短日照型, 也有中日照型。随着对小菊花期需求的不同, 培育各个不同节日开花或四季型小菊已成为花期育种的主要任务。
2.5 抗性育种
小菊应用方式不同, 抗性育种目标也不一样。如地被菊主要应用于露地栽培, 要求对环境适应性强, 因此育种时侧重抗不良环境(如抗旱、抗寒、抗病虫、耐盐碱等) ; 而花坛菊和造型菊则以耐热、抗病虫为主。
2.6 药用及饮用育种
菊花具有消暑驱火的功效, 传统的杭白菊和杭黄菊都是著名的药用小菊。因此, 培育药用价值较高的小菊, 对祖国传统医药发展也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