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甘肃省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基本情况
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2008 年全省农作物秸秆总量为1 630 万吨,其中:小麦秸秆408 万吨,占25.0%,玉米秸秆780 万吨,占47.83%,其它秸秆443 万吨,占27.17%。我省对秸秆的利用,采用氨化、青贮、微贮、糖化、碱化、粉碎等方式饲喂牲畜的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荞麦、豆类的秸秆、秕壳及洋芋秧等750 万吨,还田105 万吨,食用菌和工业原料85 万吨,计940 万吨,占57.67%。其它690 万吨,占43.33%,被用于农村生活燃料或废弃。设备设施情况:2008 年全省拥有青贮机械8.8 万台,大多为2 吨以下的小型青贮机,6吨以上的大型青贮机较少。有固定式青贮氨化池500 立方米,沼气池45 万户、气化站5 个。38 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多在5 千吨以下,有个别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
二、发展优势
政策优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对秸秆饲料化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甘肃省把发展草食畜牧业列入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提出把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优先扶持的基础工作全力抓好,各市、县根据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或办法,为秸秆饲料化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区位优势:甘肃省属农牧交错地带,牧业比重大,是半农半牧省份。全省牛、羊存栏达到452 万头和1646 万只,规模养殖户80 万户、标准化养殖小区1530 个、养殖场5300 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500 万头只,可用于饲料的秸秆超过1300 万吨。青贮氨化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秸秆收集、运贮、生产、加工等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有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向前发展。市场优势:秸秆青贮氨化主要是解决牛羊的饲料,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牛羊肉需求旺盛,牛羊养殖快速发展,玉米、秸秆等饲草料的需求增长迅速。同时面对牧区草场退化、超载过牧的现实问题,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减轻草场压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玉米、秸秆等饲草料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技术优势:全省拥有畜牧兽医科研教学单位11 所,从事畜牧业科研、教学、推广的技术人员1.03 万人,形成了省、地、县、乡四级饲料加工技术推广体系。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增产技术,并综合应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农业集成技术,可使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籽实产量和秸秆产量提高10%左右。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经过深加工和工艺处理,替代木材制作建筑材料、制备沼气、生产食用菌等技术应用,将会有效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问题:缺乏政策、项目和资金引导机制,管理渠道不顺畅。
二是资金问题:我省大部分农民的生活仅解决温饱,家庭经济还不富裕,要购置玉米秸秆收集、储运、加工、利用设备,建造固定设施,必须有政府资金的投入。
三是技术推广问题: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推广和服务严重滞后。四是出路问题:充裕的粮食解决了畜禽饲料问题,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市场供应充足解决了肥料投入问题,小造纸厂的关闭使秸秆的工业用量减少,使得秸秆传统利用的方式消亡。五是其他问题:全省草业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实际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对草产户压级压价、拖欠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四、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重要切入点,采取补粮食、补地力、补效益、补就业措施,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重点用于秸秆新技术开发和推广,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使农民在开展秸秆过腹还田中真正有效益、得实惠。
二是明确责任。通过内部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组织养殖户和乡村干部到外地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指导和操作水平;通过集中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秸秆青贮氨化的好处和技术要领;通过召开青贮氨化现场会及组织养殖户到规模养殖场观摩等方式,实地学习青贮技术;采取行政和技术双轨制,对示范户、规模户进行青贮设备投入物资和资金,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通过包片、包场、包户的方式现场指导养殖场(户)铡草装窖。
三是制定和完善利用秸秆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总结利用秸秆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及特点,不断完善利用秸秆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路线,开展青贮、微贮和氨化秸秆,通过“饲草———畜牧业———沼气———果蔬”模式,完成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积极引进秸秆新技术、新成果,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和配套体系,并在机械技术、加工技术、饲料收贮、生物肥生产、作业收入等方面,提高秸秆饲料加工的装备水平,向深层次开发、高层次利用和产业化、配送中心化经营,不断开辟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
五是典型示范,项目拉动。要确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分点生产、订单销售的饲草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资秸秆深加工项目,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户双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