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快永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改善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艰苦的生产环境,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意义十分深远。
1 永嘉县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永嘉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总面积2 698 km :,耕地面积占1.56万hm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下辖38个乡镇, 总人口93.23万人。2010年永嘉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8.67万kW,其中耕作机械2 039台(套)16 350 kW、插秧机47台311 kW、排灌机械4 005台22 940 kW、植保机械1 626台689 kW、联合收割机84台2 753 kW、设施竹木大棚327万多m2。,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 341台25 226 kW、 物烘干机24台、畜禽养殖机械104台1 070 kW、渔业机械816 kW、林果业机械27台344 kW、茶叶机械1 383台7 312 kW 、运输机械2 678台83 711 kW。
2010年,全县水稻ll 666.7 hm2。机耕4 433.3 hm2,机耕率38%;机收3 526.7 hm2 ,机收率30.23%;机插980 hm2 ,机插率8.4%。
2 当前永嘉县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永嘉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与全省平均尚有差距。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机耕、机收和运输等方面。在山区乡镇,农民还没有完全从“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经济作物、大棚设施、畜禽水产养殖等高效农业的配套机械和设施也使用不多,跟不上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
受区域地形、交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不平衡。全县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产品深加工等都主要集中在沿江平原乡镇,沿江平原乡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好,机耕率、机收率均较高,机插也得到有效推广,农机总动力占全县38个乡镇的71.8%,而山区乡镇主要以茶叶机械、灌溉水泵、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小型农机为主,农机化发展缓慢,农机动力只占全县农机总动力的28.2%。
2.3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低
农村劳动力整体的职业技能偏低,一些农户虽然有钱买农业机械,也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种种好处,但由于没有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接受慢,不能很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4 农业机械服务化滞后
到目前,全县农机化服务专业户和农机维修点大部分集中在沿江平原乡镇,山区乡镇的农机户维修不方便;全县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没有形成农机专业服务队,农业机械效能发挥不充分;农机基层服务体系薄弱,一些乡镇农机站因经费无保障,不能发挥作用,使得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
[NextPage]
3 永嘉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3.1 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农机投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断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和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首先,县政府要把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对乡镇的工作目标考核,严格奖惩措施。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依法对农业机械作业执行免税政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第三,可实施农业机械用油优惠政策,对农用燃油实行减免和价格补贴,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四,要积极争取银行部门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贷款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农民,把闲散资金投资经营农业机械化。
3.2 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创新推动和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和市场的导向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为此,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树立好的样板,以人为本,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组建以村委会牵头的农机作业协会(或服务队),或者以农机户自愿组成的联合服务体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服务组织。
3.3 优化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农机化发展重点。首先,在永嘉县沿江平原乡镇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实现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其次,要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支持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在西北部山区乡镇要以茶叶加工机械化为突破口,推动农机“上高山”,实现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为山区茶农增收致富提供机具设备和技术保证;在楠溪江中部山区乡镇要以果蔬种植机械为突破口,并对果蔬进行深加工来促进农民增收。
3.4 提升农机推广创新农机化技术培训模式
在这方面,一要提高服务引导能力,提升农机推广和服务水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农机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组织协调和示范引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注重实效,把农机和农艺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操作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要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既懂农机驾驶技术,也懂农艺要求。
3.5 完善农机服务网络提高农业机械效益
农民对农业机械进行投资后的主观愿望是一机多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成本,这与农业生产特有的季节性和现有农业机械功能的单一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差距。因而,农机部门要尽快建立网络和农机作业服务中介组织,及时将各种农机具的性能、价格、农业生产需求量、市场的拥有量及其分布,作物生产布局、生产收获的时间差及变化等情况加以分析后提供给农民,组织他们有序进行作业,并积极为农机户跨地域进行农机服务,提供信息。
遵循“农民自感、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继续重点发展农机大户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机手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建立农机合作专业服务组织,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自发地将农机专业户推向市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抓住有利的时机,提高机具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