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短期培训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 ,提高信息使用水平
实现农业信息化 ,农民会用是根本。首先要使农民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环境 ,这就要培养和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水平 ,并对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 ,使其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但是大多数农民不可能长时间脱产进修学习 ,只能农闲时节或空余时间进行学习。高等职业学校肩负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重任 ,他们最了解当地农村、农民的经济、文化基础 ,能够为提高农民使用信息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支持。比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一种综合性的高职院校 ,既有适应农民生产技术需要的生物技术类专业 ,又有信息化主力军的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学校可以组织师生深入农村、农户 ,开办各种农业信息化培训班 ,讲授农业技术 ,讲授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讲授信息的收取和发布技术 ,提高农民的信息使用水平。
2 通过工学结合 ,培养农业信息化的中坚人才
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其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农业信息化中信息的发布、收集、整理、存储、分析、检索和处理以及信息库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信息安全的管理就是需要这类适用人才。当前 ,农业信息化中 ,这类人才的大量缺乏 ,通过高职院对口培养是一种较好的途径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 ,上述岗位人员涉及到的有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多个学科 ,但对每个学科的要求不是太深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在人才模式上采用行为导向模式 ,坚持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方法 ,针对农业信息化中坚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 ,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法 ,能够培养出适合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系统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工学结合、学工交替 ,将学习过程与具体农村信息化过程结合起来 ,让学生深入到农村中 ,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课题学习 ,既解决农业信息化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习效率。高职的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一定能在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当前 ,要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才问题 ,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和农民的积极性 ,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充分履行政府的引导、协调职能 ,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学校参与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学校应本着为区域经济、行业经济服务的目的 ,以就业为导向 ,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农业信息化技术 ,培养出具备农业信息化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素质的人才 ;广大农民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自觉参与到农业信息化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