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环塔里木地区葡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巴州地区
巴州地区葡萄产业以库尔勒为最好。当地葡萄科研力量较为薄弱,技术指导主要靠民营企业的生产示范与其它地区的技术支持。该州葡萄生产由政府负责通电通路到地头,以民营企业承包自行开荒经营为一个亮点。库尔勒市民营企业——三木子葡萄研究推广中心作为龙头企业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与新疆农科院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开展营养袋育苗和特色鲜食葡萄生产。自备冷库,结合绿肥种植,饲养牛、马、鹿、草鸡、藏獒、狼等动物,将动物粪便作为有机粪肥施入葡萄园,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该中心现有的葡萄种苗主要引自新疆农科院、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鄯善)和郑州果树所等。以栽培中晚熟、有色品种为主,目的是为了在中秋、国庆等节日时出售葡萄礼品箱。现有优无核、克瑞森无核、木纳格及幻想无核等品种,还在不断对新品系进行试栽优选。在库尔勒,优无核8月成熟,总体表现优于无核白,不落粒,但坐果性稍差;淑女红耐贮性优于红地球,不易受保鲜剂的药害,但有着色不均现象;木纳格耐贮藏、着色好,口感好。目前较缺乏的是无核、有香味的晚熟配套品种。葡萄栽培管理以控制产量、提高质量,中高档市场销售为目标;育苗以就近、立足当地,直观示范为主;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实行营养袋育苗,疏穗修穗,适时控水,控制产量,合理套袋和及时采收;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因此,葡萄粒大饱满,很受市场欢迎,售价比当地的其它品种高出1 倍以上。从长远来看,应该充分发挥各相关科研单位的科研、示范、推广应用功能。 若能将现有栽培技术有序组装、链接,集成多学科高新技术,构筑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生产技术体系和产业化经营开发模式的高科技产业链骨架,研究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的生态环境控制技术及葡萄生产的全程质量监控技术、技术规范体系和产前、产中及产后大气、土壤、农药、肥料的预警系统,建立生态型优质高效葡萄生产集成技术体系和示范基地,将会形成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区域特色优势。这不仅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积极带动作用,而且能有效地实现政府与生产者、生产者与科研单位、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沟通,并可为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预测市场变化,把握市场动态,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阿克苏地区
阿克苏地区也以鲜食品种为主。红地球品种的栽培面积最广,也有小面积的木纳格品种,葡萄汁的生产也比较成熟。红地球的显著特点是产量高、果粒大,在阿克苏的表现优于吐鲁番、克州等地;木纳格综合表现一般。单斜面小棚架是主要的栽培方式,阿瓦提县葡萄村有一定面积的高架长廊式栽培,起到了良好的观光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销售和管理方式比较独特,一般在葡萄开花时,当地果农就以每架葡萄为单位出售给商家,由商家自行修剪管理,果农在整个生长期只负责葡萄采收后的浇水、施肥、下架埋土等工作。因商家过分追求产量(4~5 t/667m2),葡萄留果量过多(30~35 穗/株),致使葡萄生产存在大小年现象;加之葡萄与棉花等作物套作,严重影响了植株的通风透光,树体抗病性较差,有一定范围的霜霉病、白粉病、葡萄小叶蝉的发生。虽然病虫害防治用药量低于内地,但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加工方面,当地有不少葡萄酒小作坊,原料大多是从和田收购的和田红葡萄。木赛莱斯被当地人看做保健功能最好的果酒产品,已经具有相当的品牌效应,但产品包装的统一、销路的拓宽及品牌的打造尚注重不够。如果能结合目前葡萄生产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丰富品种构成,对现有制汁技术进行组装集成,特别是在产品规格指标、统一品牌及销售计划方面采取配套措施,形成优质鲜果生__产、贮运、加工的综合技术体系,木赛莱斯将会成为更有潜力的葡萄加工产品。科研方面,位于塔里木河畔的塔里木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对阿克苏地区的葡萄引种工作、红地球及木纳格葡萄的栽培管理和无核白制干等进行了具体研究。 但科研与推广、技术与服务的衔接尚不够紧密。因此,应立足当前,建立以科研单位为依托,以当地葡萄企业为代表,政府为指导的示范基地,转变果农的生产观念,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形成区域特色优势,不断促进葡萄生产由目前的规模数量型向科技效益型、质量效益型转变。
2.3 克州地区
木纳格是克州鲜果出口量最大的栽培品种。9月底至10月上旬成熟,果实脆甜、着色均匀,风味极佳,总体表现优于其它产区。阿图什木纳格葡萄基地是典型的政府指导、果农承包型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467hm2,距市区15km,建立在戈壁滩上,结合使用客土,采用以色列滴灌技术。葡萄整个生长期的栽培管理由园艺站和果业协会负责技术指导,为此,克州农业局制定了葡萄栽培的年工作历和技术规程,并培训相应的技术人员,提倡控制产量、提高品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和成果。该地区果品以鲜食批发为主,采后直接出售或置冷库中保鲜待运。用冷藏车运至内地或周边邻国市场,提供检疫,为出口销售提供了便利。目前,克州葡萄产业中的首要问题和关注重点应该是木纳格的无核化,但克州地区在新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甚少。实践证明,激素的应用和盲目追求早熟和大粒化,会使果实含糖量、耐贮性降低,影响鲜食品质,同时因冷库存贮量有限,且葡萄在当地售价较低,葡萄产业并不能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就2006年而言,克州年财政支出19亿多元,地方财政收入仅1.09亿元。因此,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应加大科研技术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使得当地的资源优势、气候优势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
2.4 吐鲁番地区
吐鲁番地区是全疆乃至全国的葡萄制干与鲜果生产基地。无核白是该地区主要的制干品种, 火焰无核早熟、丰产、果皮薄、肉脆,整齐一致,品质佳 ,主要以鲜食为主。成龄树管理技术相对成熟,葡萄病虫害发生频率低。在当地,白粉病发生时,果实基本已采收完毕,总体对葡萄生产构不成较大威胁。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中病虫害发生面积与严重程度的日益增大,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从观念上重视,技术上保证。鲜果采后经促干剂处理,悬挂于晾房或露天风干,再经筛选、分级制干。目前葡萄干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分级、护色、卫生等方面严格的商品意识与技术方法,虽然葡萄干产量高,但效益并不高。若能通过原料选择、护色促干处理、合理晾晒等工艺与新型清洗液的研发,优化葡萄制干工艺与流程,有效延长葡萄干的保绿时间,提高质量,达到出口标准,将是该地区葡萄产业发展的一次新机遇。吐鲁番是环塔里木葡萄研究与技术示范推广最先进的地区,以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吐鲁番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鄯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为主要研究推广单位。研究内容以无核白的制干、引种,新品种选育为主。特别是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已收集保存国内外葡萄资源7 5 0份,以选育优质、无核、大粒鲜食品种为主要目标,培育出新疆第一个自育品种“新葡一号”、大粒优良鲜食葡萄新品种——“紫霞”、“新郁”,引进并推广无核葡萄新品种克瑞森无核、火焰无核。还培育了一批优良的、有潜力的葡萄新品系,如:SP8028、SP262、SP2303等。以巨峰、里扎马特、红地球等为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近年开始对葡萄日光温室栽培模式进行具体研究,并结合新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开展以节水为目标的“根域限制对葡萄水分需求的影响”课题研究,对全疆的葡萄生产意义深远。
3 小结与展望
尽管环塔里木地区葡萄栽培面积、产量以及葡萄和葡萄酒的质量和安全有很大的进展,但在水分供应、温度、品种、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在诸多植物逆境中,以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危害种类最多,面积最大,但其主要栽培品种抗寒性差,在最低温度低于-15℃的地区需埋土防寒越冬,每年冬季埋土及春季开墩上架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葡萄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进行葡萄抗寒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认为,可以适当的选用中国野生葡萄中抗寒性较强的华北葡萄、菱状葡萄、复叶葡萄及毛葡萄等作为亲本,或者从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引种选育出适合环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的葡萄新品种。若能通过引种选育或抗性育种选出优质、抗寒、抗旱、红色、大粒、具有不同风味的葡萄新品种,逐步解决现有主栽品种无核白、木纳格等供货时间集中等突出问题,丰富品种组成,将为当地葡萄生产解决一大难题。
科研与技术推广方面,目前虽有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葡萄的引种选育、栽培管理、制干工艺等进行了具体研究,然而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葡萄产业技术及管理体系。综上所述,加快优质、大粒、多种果色,兼抗病、抗寒、抗旱的葡萄新品种优选,提供丰富多样的鲜食及加工产品,已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国葡萄生产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该地区实行优质高效葡萄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现有关键技术进行组装集成与示范并实现产业化开发,延长产业链,将是该地区今后一个时期葡萄产业发展的方向。因而,应以国际农业技术要求的有机食品(葡萄)生产标准为指导,按照生态农业的技术要求,建立优质高效的葡萄生产模式和技术规范体系,变当地气候与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葡萄及加工产品,不断提升我国葡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