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载:网民心目中哪些社会职业形象最好?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工厂技术工人”、“农民”、和“工程师、技术人员”位列前三甲,而“医务工作者”、“演艺界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垫底。
职业形象的好坏,反映的是现实中这些职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操守。比如,医生是否将救死扶伤视为自己的天职;演艺界工作者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大众对公众人物的期待;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是否忠实履行了自己的“公仆”职责。我们当然不能否认,这些职业中的许多人在坚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但很显然,作为整体而言,这些群体做得还不够。所以,在网友心目中,他们的职业形象在榜单上垫了底。
只是,表面看来最风光、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却有着和其社会地位极不相称的职业形象,而时常被称为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工人、农民,却有着更为人所称道的形象。可见,古人感叹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早被现实所证伪。甚至于,以往认为的“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现在看来也不一定正确。
物质与道德不成正比,这份榜单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证明。甚至于,是不是因为道德的下滑,才带来了物质的廪实,也并非不可能。但从社会现实来看,这远不是最值得忧虑的,真正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我们一边对医生、演员、干部的职业形象嗤之以鼻,一边却费尽心思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对物质的趋利避害和对精神的趋荣避辱,本是所有社会互动的基本动机,但现在,对物质的趋利避害越来越为人所推崇,对精神的趋荣避辱却渐渐被矮化。
其实,一份榜单大抵可说明,在每个人的心中,什么职业该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而哪些行为符合这些道德,哪些又不符合。也就是说,在对他人的职业形象进行评价时,我们充分地知道该以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来衡量他人的职业行为。但在涉及自己的职业选择时,所有这些和职业道德与形象有关的道德标准就被丢到脑后。哪怕我们深知,这些职业之所以能够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有时候是来源于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违反职业道德和形象的。
正是这样的分裂,导致了我们一边在称颂工人、农民职业的可敬,却一边朝着医务工作者、演艺界工作者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职业蜂拥而去。职业形象和收入的倒挂,已经是一种病态,它反映出的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和不公正。而职业选择和职业形象的倒挂,则更是社会道德价值层面的病态,它反映出的是公共道德底线的一再退守。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和职业报酬中的漏洞,不再重视职业道德的塑造和监管,那财富分配和道德矮化的恶性循环,会伴随着更多人的职业选择,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