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定位不明确
职业定位不明是很多职业人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
调查显示,85 %参与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面临着困惑,只有15 %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工作顺利。40 %的人把“自我不知如何定位”作为最大的困惑,二成人犹豫是否该跳槽或者转行。只有1 %的人认为,在职业选择中,情感与理智的尺度不好把握。超过八成的员工说,所在的单位没有提供足够的职业生涯咨询,有54 %的人认为后者帮助“作用不大”。
林小姐,毕业于中等财经学校。毕业后来到了一家大型国有寿险公司做了一年的一线的代理人。公司改革后,她留在了客服部做了一年话务员,再调到咨询投诉部门做文秘。23岁的时候,抱着重新开始的态度,她来到了上海。却在半年之内换了4个工作,从客服到文员到办公室助理再到现在一家中日合作公司的客服,又重回了一个话务员的开始。而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甚至不如原来的那家国有企业。反复的徘徊使她越来越迷茫,林小姐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又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2 年龄大
目前中国职场竞争之激烈已经超出了所有的时代,到处充满了年纪轻、学历高的身影。求职单位招聘上写的都是35周岁以下,所以越来越大的年龄让职业人士感到难以摆脱的压力。
1.susan进入一家大企业做行政助理,处理办公室事务,还涉及到财务、市场、销售,各个部门都接触。由于工资待遇不错,福利也还可以,所以进入公司几年她的职位上升很慢,但还是忍了下来。可是,她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厌烦这种打杂性质的工作,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年龄越来越大,薪水却没有上涨的可能。她对人力资源工作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发展的机会。
2.lucy是高科技产品企业的销售主管,她的业绩总是公司内最好的,但她所带领的团队,业绩却不敢恭维。因为整体业绩上不去,虽然做了多年销售,一直还是个主管。看着以前的同事很多都晋升为经理,而她不但晋升遥遥无期,薪水也很长时间没有变动了。为此,她已经跳过几次槽,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眼见就要30岁了,她的危机感越来越重。
可锐职业顾问建议:lucy的目标是做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所以工作中她一直倾向于团队管理。但是从她的职业气质和个性分析,她都不适合做经理人,她不擅长管理团队。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她修订发展目标,推翻原来自己制定的职位晋升计划,从专业的角度规划了一条适合发展的职业道路。计划不同于规划,一个人如果制定了不恰当地职业目标,就只能去适应岗位,而不是让岗位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
3 低薪
朋友们愈来愈光华的生活,自己一直瘪瘪的口袋,每天很辛苦,却为什么薪情不涨?
jim在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做市场专员,开始时每天都要往外跑业务。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成为公司的业绩标兵,升职做了主管。后来jim被安排到市场部,担任市场部经理助理,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全面接触市场工作,工作激情和绩效非常高。
三年来,jim对市场营销和产品推广方面做出许多建议,并形成过详细的方案,经理采纳他的策划和建议,具体来说,经过他辛苦搞出来的调查和推广方案,使公司的产品知名度大大提升,市场占有率也有提高。为此他很得经理的器重。但器重归器重,表面的东西如果不能落实到加薪和晋升上来,总让人觉得太“务虚”,长期下来,jim的职位一直没有变动,薪水也没有大幅的提升。总是不甘心的他考虑到下一步的发展,就不得不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作出规划。
如果选择在本企业发展下去,他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能力落到实处,不但要加薪,还要逐渐进入管理层。如果选择跳槽,应该如何跳,跳到什么样的企业、职位,自己的竞争力是否能够快速地脱颖而出。
4 频繁跳槽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却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归属。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刚刚迈入职场的人士之中。这些年轻人奔波在求职的大门前。
7月上旬,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公布了一项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调查:95 %的应届毕业生工作一年就想跳槽,此举引起了不少用人企业的反感。多数企业表示,一个大学生至少要在公司服务3年才可离职。
劳动部门的这份调查显示:95 %的应届毕业生表示“自己在工作一年以后就会跳槽”。他们认为:“一年换一份工作的频率比较适合自身职业的发展。”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表示,在同一企业工作的时间最好是3个月,愿意留下的最长工作时间也不超过3年。与之相反的是,70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并不赞成员工频繁跳槽,80 %的企业能接受员工3年跳一次槽,还有5 %的企业希望员工能在本单位工作5至8年。用人企业普遍反映,应届生就业存在的最大弱点就是职业稳定性差。
【频繁跳槽案例】
小白是上海人,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求职时,几场招聘会下来,人山人海不说,简历有投无应,信心遭到了很大打击。父母也很着急,便四处托人为小白找了份工作,在一家国有企业做业务员。此时小白已经厌烦了奔波求职的辛劳,依从了父母的安排。
初入职场的小白,还带点羞涩的学生气。因为是靠关系进来的,老感觉别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一次,小白和一位新来的同事跟着老同事一起出差见客户,在餐桌上,小白不怎么说话,他知道此时不该沉默,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讲。后来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让对方感觉很不满,结果这个订单没有拿下来。回宾馆的路上,小白追悔莫及,从洗手间回房间的时候,小白听见新同事正在埋怨自己,说他没有用,是靠着关系来混饭吃的。小白第二天就递交了辞呈,他觉得应该靠着自己的力量去打拼。
凭借两个多月的工作经历,小白应聘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了售楼先生。这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很严厉,对员工很苛刻。小白和其他员工一样,工作得很郁闷。小白的工作内容很大部分都是陪着客人去看楼房,公司规定无论多晚,看完房后都要回公司签字方可下班。有时候,房子离公司挺远,还要回家,会花去很多的时间,这时,小白就自作主张不回公司签字。被老板发现后小白遭到严厉斥责,在有一次带客人看房的时候,接到老板电话,告诉他必须回去签字,否则离开公司。小白那天累坏了,觉得都走不动了,看完房后便直接回家了。这样,小白炒了第二家公司的鱿鱼。
再去找工作的时候更是遇见了不小的困难,用人单位对他的工作经历有很大的疑惑,说他缺乏稳定性。后来,终于找到一家做服装的公司干销售员。小白这次也痛下决心,一定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点样子来。小白开始注意和别人的沟通,并有了向别人学习的意识。一个多月下来,公司对小白还算满意。小白感觉自己终于有了一种被认可的感觉。不过,公司出现重大调整,他们这个部门改变了销售思路,要求员工直接到马路、街道上拉客户,有些人感到无法适应这种直销的方式离开公司。小白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离开公司后小白变得越来越焦虑,他想好好调整一下自己,可无所事事又让他感到空虚和害怕。小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除了在做销售上还有一些经验,所以就只好如以往那样雪片似地发简历。工作虽然满一年了,但是小白实在找不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还是去了一家卖器械的公司做简单的销售。小白工作换来换去感觉好像失去了兴趣,更重要的是离家非常远,每天上班花的时间就达3个多小时。最近,小白又想辞职了,考虑到自己如此频繁的跳槽,又有些害怕了。
5 人际关系
说来说去,其实最令人烦恼的还是人际关系。
连经理人都抱怨说,最令他们头痛的不是业务不是市场也不是对外关系,而是内部的沟通,其实就是人际关系,内部的沟通错位是让他们最头痛的。
智联招聘对职场新人做的调查中显示:在“当你是新人时,最头痛的事是什么?”的问项中,选择排在第一的是与上司处理关系,有30 %;专业知识欠缺排在第二,有20 %;而与同事的关系也有17 %;新人并不为工作压力大和工作时间长过于发怵,他们中为此头痛的比例分别是13 %和8 %。
6 和老板沟通
他总是高高在上,总是让我琢磨不透,到底让我怎么说,怎么做?
通过前程无忧网上调查数据统计显示,47.7 %的受访者与老板关系一般,与老板界限分明,敬而远之的为36.7 %,和老板保持亲密无间的人只占到4.8 %,还有10.8 %的人对老板采取的是“两面政策”,表面上与他亲近,可背地里时常抱怨他的种种不是。
当调查中问及“目前你与老板之间存在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许多受访者异口同声地认为是“沟通”。另外,“信任”作为第二大障碍,也在工作中阻碍了上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受访者反映,一些老板不相信下属的工作能力,导致员工无法尽全力做事;还有一些老板“任人唯亲”,重情而不重才。
7 职场倦怠
三年之痒,七年之痛,多少职业人挣扎在没有激情和快乐的日子里。
经常有职业人士说,感觉工作太累,缺乏动力,没有激情,没有成就感。有时只得找理由请几天假,休息休息;或剧烈运动一番。可是上班没几天,倦怠感又袭上心头,并且连记忆力都跟着下降。
根据对被调查者的工作倦怠情况的分析,有70 %的受调查者出现了轻微的工作倦怠;有39.22 %的受调查者出现中度的工作倦怠;还有13 %的受调查者则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8个受调查者中基本上就有1个出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本文地址:
http://www.5ajob.com/news/n04/200512/286.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