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2014年4月-2011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担任实验员,根据项目要求展开实验
1.参与 “一种新型缓释肥在不同地区的氮循环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不同区域农田作物栽培,施肥管理,通过检测土壤、径流水、渗透水的pH、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有机质等元素含量,大气中氧化亚氮的含量,作物氮元素的含量和产量,综合评价新型生物碳基肥料对土壤、水体、大气、作物产量的影响。
2.参与“流域万亩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技术与工程师范”项目,协助生物碳基肥料研发、农田灌溉系统设计及安装,主要负责农田作物栽培,施肥管理,通过检测土壤、径流水、渗透水的pH、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有机质等元素含量,大气中氧化亚氮的含量,作物氮元素的含量和产量,综合评价新型生物碳基肥料对土壤、水体、大气、作物产量的影响。
3.参与“滇中湖群富磷区主要植物群落优势植物的固磷效能研究”项目,主要负责通过对植株的调查及检测不同植株地土壤pH、氮、磷、有机质、土壤粒度等含量,探讨高磷区不同植株和混合植株对磷的富集。
4.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实验室耗材及小型仪器的采购。
5.省外试验点土地、实验室租用,临时人员雇佣。
6.协助课题项目申请、预算、试验设计及实施。
7.协助课题组处理行政工作。
8.协助合作公司创办水土检测实验室(试剂、仪器等的购买,整理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档案)及实验室计量认证。
在校实习经历
2011.03-2011.07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参与 “一种新型缓释肥在不同地区的氮循环研究” 项目。主要负责农田作物栽培,施肥管理,通过检测土壤、径流水、渗透水的pH、氮、磷、有机质等元素含量,大气中氧化亚氮的含量,作物氮元素的含量和产量,综合评价新型生物碳基肥料对土壤、水体、大气、作物产量的影响。
2010.11-2012.01 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
参与“水土界面微生物种群结构掩体与沉积物碳氮磷硫含量的耦合机理”项目,主要负责沉积物pH、EC等理化参数的测定;PLFA提取不同种类的脂肪酸,GC-FID检测,分析沉积物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入海河流连续湿地生态系统(淡水、咸水、海水)沉积物中氮磷硫含量和形态、微生物种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