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就读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以来,本人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多次获得奖学金。同时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不但如此,本人还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生产实习经验,同时,还经常下乡考察,对农村的认识较为深刻。从大三下学期至今,一直跟导师从事科研,对试验的研究方法和技能、田间设计比较熟悉。曾先后多次参加老师的科研: 1.ABA和SA在水稻种衣剂中的应用。 2.水稻群体质量栽培。 3.不同移栽期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 4.不同播种密度的秧苗群体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云南省、校合作研究项目)。 5.杂交水稻穴间整齐度。 6.水稻强化栽培(SRI)。 7.水稻秧苗分蘖结构(云南省、校合作研究项目)。 8.水稻发育期动态模拟(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研究生毕业论文所研究的内容的杂交水稻感营养性的研究(“水稻发育期动态模拟”项目的部分工作)。水稻的发育特性表现为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统称为水稻的“三性”。通常,短日照使水稻生育期缩短,长日照使生育期延长;高温使生育期缩短,低温使生育期延长;但即使在最有利的温光条件下,水稻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生长,才能完成生育的转变过程。“三性”或“二性一期”是水稻生态类型划分的重要依据。花期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是否成功的关键。但在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确定亲本的播差期和进行花期预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圆满解释水稻播抽期的变化。 目前,国内主要从温光方面来预测水稻花期,在花期预测和调节上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水稻的“三性”不能解释同一组合在纬度、海拔、时间、气候相同,地点不同,播差期标准不同产生的原因;也不能解释同一组合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相同气候下花期不遇的原因。分析原因,其中一个是水稻发育进程的分析只注重于温度和日长的影响,忽视了秧苗营养状况和栽培措施等营养生态对发育进度的加速或减缓作用。本人的毕业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就是秧苗营养状况和栽培措施等营养生态方面对水稻发育进度的加速或减缓作用(即对杂交水稻亲本抽穗期的影响),为杂交水稻制种准确预测花期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