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
我国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9%,每年2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1/3;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大部分劳动力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生产,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另外,我国自建国以来培养的104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万左右人才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极为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
1、 原因
1 轻农思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养育了泱泱大国。但由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对农业、农民的轻视,使“轻农”一直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中。
2 经济利益的驱动。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相比,农民的收入少、不稳定。很多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幅,近年来政府对“三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连续6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
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增幅明显加快,但仍低于城市居民。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显示,预计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可增长7%左右,这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差不多的状况。由于农产品产量的逐渐增长和进口的增加,改革开放之初农产品短缺的格局改变,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价格不具备上涨的空间,且已呈现下降的态势;另外,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曾经辉煌一时的乡镇企业多数已没落。这些均使农民的收入下滑,加上农业本身“靠天吃饭”的弱势,无法保证收入。所以,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农业人才纷纷跳槽。
3 农业人才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科技可以兴农,出色的经营、管理同样能创造效益。效益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载体是人。每一项高新技术的发明,都需要人才;每一个农业管理新观念的产生、传播、实施,同样需要人才。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人才的工作环境、生存空间不佳,对农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投入也不够。如今,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人才,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地址:
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6907.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