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配置分析
西昌市邛海观鸟岛湿地公园简介西昌市位于川西南高原河谷地带,海拔1538m。气候类型为南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7.2℃,平均降雨量为1013.1mm。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水域面积31km2;湖水平均深14m;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km2。观鸟岛湿地公园位于西昌邛海西岸北端,建设面积为8.25 万m2,其中泊岸680m,退塘还湖2.84 万m2。
1 西昌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西昌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现状
1.1.1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调查.经调查湿地公园内水生植物22 种,涉及15 个科18 个属,具体的种类有:水竹、芦苇、芦竹、菖蒲、荷花、茭白、水葱、鸢尾、荸荠、水生美人蕉、茨菰、睡莲、野菱、荇菜、空心莲子草、浮萍、凤眼莲、金鱼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苦草、菹草。
1.1.2 配置现状及成景效果。多以保留原邛海水生植物为主,湿地中多种水生植物搭配种植,既有大面积的芦苇、菖蒲丛植,也有富有情趣的水竹点缀栽植。茭白、荸荠、菖蒲、茨菰等丛植在水边或浅水区,野菱漂浮在水面与湖水蓝天颜色相呼应。基本保留了整个园区的水生植物自然状态,芦苇和芦竹又为湿地公园增加了一丝神秘感,既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又有供鸟类栖息的场所,还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景观多样性欠佳。由于园内多以保留原植物种类为主,个别地方景观多样性欠佳,多数开花效果好的植物花期过短,部分水面植物分布过少。
1.2.2 配比失当,规划欠妥。有些小区域如渔人海湾区分布有菖蒲、水竹、荇菜、睡莲、金鱼藻、野菱等多种水生植
物,但是因规划欠妥,配比失调,致使整个水面没有主景,配景之分,显得凌乱,整个水面颜色跳跃性小,叶形单一,观赏效果较差。
1.2.3 造景缺乏层次感。部分区域全为挺水植物或全为浮水植物缺乏层次感。例如渔人海湾区,浅水塘中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生长控制不及时致使大片水面都是该种植物,限制了其他水生植物生长,对整个生态平衡造成一定影响。
2 西昌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建议
2.1 遵循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
2.1.1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根据生态优先的规律选配植物,遵循原有湿地植物群落的构成,选择合适的乡土植物,避免建设性破坏湿地的现象发生,以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景观,恢复自然植被,营造原生态的景观效果。
2.1.2 注重生态习性,依势造型。邛海湿地公园靠近海边,有大片的鱼塘及农耕湿地,田园韵味浓厚。配置植物时要充分考虑水生植物的生态习性,注重大小、色彩与植物姿态的协调。另外,利用海边天然的地形,沿河边、水塘种植高大浓郁耐水湿的树木,打造岸边的田园风光,丰富景观层次。
2.2 不同空间层次的湿地水生植物配置
2.2.1 深水区(0.9~ 2.5 m)的植物配置。配置植物时主要考虑湿地的生态净化能力,突出水面庞大的景观。除了选用荷花+ 沉水植物模式外,还可以选择漂浮植物+ 沉水植物模式。如:大薸、凤眼莲+ 金鱼藻、苦草、黑藻、菹草、眼子菜等,给游人营造宽广、深邃的感觉。在临海步道区加入景观效果更好的槐叶萍可使水面更加亮丽,富有色彩感,覆盖量控制在30~40%。
2.2.2 浅水区(0. 3 ~ 0. 9m)的植物配置。配置植物时以挺水和浮叶的睡莲科、泽泻科、天南星科为主,可以单种群落独秀于海面,也可以多种植物混合配植。该种配置模式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效果。配置中还应充分发挥花色、香味等效果。如蓝色花的雨久花,白色花的水鳖,黄色花的萍蓬草,红色花的芡实和多花色的花菖蒲、水生美人蕉等。一般选择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的配置模式,可选用植物有睡莲、芡实、萍蓬草、慈姑、泽泻、金鱼藻、黑藻、苦草和眼子菜等。也可采用植物群落组合形式:睡莲群落、荇菜群落、千屈菜群落等。
2.2.3 水边(0.3m)的植物配置。以近距离配置视觉感官来营造水生植物景观,利用丛植、片植和散植的配置方式,点缀于水边,形成疏落有致、倒影入水、野趣十足的景观。配置的植物有:香蒲、菖蒲、水葱、水竹、千屈菜、再力花、雨久花、水生美人蕉、灯心草、水鳖、纸莎草、花叶芦竹、三白草、茨菰、水生鸢尾等。总之,水生植物是邛海湿地公园的重要材料,配置应遵循自然形态和原有风貌,把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原有的曲折湖岸线,依势造型。西昌市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配置还有待改进,这就需要广大园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应用中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及成景效果。
本文地址:
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7239.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