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我国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各地栽培普遍。世界各国中以我国茄子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据FA O 年鉴的统计资料,2004年全球茄子收获面积为170.1万hm 2,总产量为2 984万t;我国收获面积为81.7万hm 2,总产量为1 653万t,分别占世界收获面积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2006年我国茄子种植面积为70.22万hm 2,种植面积最大的四个省依次是河南、山东、四川、河北。
1 河南省茄子生产状况
1.1 主要栽培形式
目前河南省茄子生产的主要栽培形式有四种:第一种为春保护地栽培,主要利用温室、大棚、中小拱棚进行早熟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益的栽培形式;第二种为春露地栽培;第三种为越夏栽培;第四种为秋冬保护地栽培,元旦、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较高。
1.2 主栽品种
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喜食卵圆形绿茄品种。在城市及近郊消费紫茄较多,主要以扁圆形、圆形、卵圆形为主,紫长茄种植面积较少。目前,河南省栽培的主要绿茄品种有新乡糙青茄、西安绿罐茄、绿油油、洛阳早青茄、平茄4号、洛茄1号、周杂2号、青杂2号、青衣天使、郑茄1号等;紫茄品种主要有安阳大红茄、博杂1号、茄杂2号、郑研早紫茄、郑研紫冠、洛茄2号、驻茄9号、郑茄2号等;国外茄子品种以东方长茄、布利塔等为主,用于秋冬保护地种植,种植面积有限。
1.3 种植情况
茄子种植管理技术较其他蔬菜容易掌握,经济效益较高,因此种植茄子成为河南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在河南省各个地市均有大面积种植。据统计,2009年全省茄子年种植总面积在7.84万hm 2,总产量312.8万t,为我国茄子生产大省之一,且种植面积逐年呈扩大趋势。
2 茄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目前大多数茄子品种在结果能力和果实的品质方面表现的比较好,但在抗病性方面,特别是在抗土传病害方面表现的差一些。也有一些茄子品种对常见病害具有比较强的抗病性,但在结果能力、果实品质等方面却表现得比较差。另外,在保护地栽培方面,缺乏温棚专用茄子品种。
2.2 栽培方式单调、落后
目前,河南省茄子栽培主要大多数采取的是露地栽培和简易小拱棚栽培两种形式,高产高效的塑料大棚、温室等大型保护地栽培方式的应用程度还比较差,远远落后于黄瓜、番茄等蔬菜。
2.3 茬口安排过于集中
目前,河南省茄子栽培茬口主要是早春茬与晚春茬,而栽培效益比较高的秋冬茬与越冬茬则比较少。茄子的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造成茄子人才产品季节性局部过剩,不仅不能够满足茄子全年均衡上市供应的要求,而且茄子盛产期价格偏低,影响栽培效益。
2.4 病虫害危害严重
由于受品种的抗病能力限制以及茄子严重重茬的影响,加上茄子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目前茄子生产上的病虫危普遍较重,不仅茎叶发病厉害,而且像黄萎病、线虫病等一些土壤传播病害的发生程度也较严重。一些发病严重的地方,特别是重茬严重的保护地里,已到了无法继续种茄子的地步。
2.5 高新技术推广普及的程度还比较差
多数地方仍沿用传统的茄子栽培技术,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中,与保护地栽培相配套的新法整枝技术、微灌溉按浇水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烟剂防治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等应用得就更差,更多的是把露地茄子栽培的一套做法搬进了温室、大棚内,限制了保护地茄子的生产潜力发挥。
3 发展方向
3.1 栽培品种专用化
茄子不同栽培方式和生产目的对品种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今后随着茄子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要求茄子的各种栽培方式都将有与其相配套的专用优良品种。
3.2 设施栽培规模将不断扩大温室、大棚茄子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露地茄子的生产规模将日益减少,茄子的生产和市场供应将日趋均衡。
3.3 栽培管理措施更加科学茄子的生产技术将日趋完善,栽培技术将配套化,各种栽培方式都将有与其相适应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配套栽培管理措施。
3.4 管理技术现代化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管理技术将被普遍推广应用,其中诸如嫁接栽培技术、新法整枝技术、化控技术、再生栽培技术、微灌溉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技术将优先受到重视。
3.5 茄子生产向质量、安全、效益、标准化方向发展今后茄子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大势所趋。标准化生产是按照一定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对蔬菜进行生产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控制茄子的生产环境,控制化肥、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使用量,确保蔬菜生产过程无公害,生产出符合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茄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