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队伍肩负着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防检疫工作,在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口蹄疫”、“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防控工作中,畜牧兽医队伍技术人员更是发挥了积极的职能作用。因此,推进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畜牧兽医人才人才网)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素质,对化隆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1 基本情况
县动监所编制11 人,实有15 人;县畜牧兽医站编制10人,实有12 人;乡镇17 个畜牧兽医站编制38 人,实有59人,均为财政供养。此外,每个行政村有动物防疫员1 名,共369 名,工资由财政预算解决。
1.1 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38 人,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力量强。而受岗位设置等条件的限制,中级职称中17 人未被聘用。
1.2 学历状况
有专业学历人数占有学历人员总数的87.5%,其中大学本科20 人,大专学历28 人,中专学历22 人,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非专业人数占有学历人数的12.5%。说明化隆县畜牧兽医队伍高学历人才缺乏。
1.3 年龄结构
35 岁以下36 人,36~49 岁有47 人,50 岁以上3 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1.86%、54.65%和3.49%,说明化隆县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绝大多数为中青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全县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不足60 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0.026%。现有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基本上是参加工作前在学校获得的,少部分是通过自学函授获得。由于长期处于基层,培训机会少、时间短,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能力差,授课技能不高,很多是照本宣科。由于缺乏培训及实际操作训练,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操作技能不强,很大一部分用老传统、老经验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2 经费投入不足
地、县财政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与产业规模相比仍然有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人才培训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
2.3 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措施
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培养、使用机制。畜牧兽医人才的培训与实际生产脱钩,导致人才利用率不高,出现人才短缺和浪费现象并存的局面,影响现有畜牧兽医人才的积极性。
2.4 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由于行业形象一直不高,工作辛苦,且待遇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从2003 年以来没有分配充实的人员,导致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严重不足,出现新老断层,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乡镇兽医站中还存在缺员现象,畜牧兽医队伍已是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人员亟待充实。
3 发展对策
3.1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建议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就业,减少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现象。二是建立畜牧兽医人才使用机制。制定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业绩评价标准,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现有的人才奖励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畜牧兽医人才。三是适当增加人员,提升畜牧兽医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创新人才高地是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战略作为第一根本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突出抓好人才引进,敞开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收畜牧兽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优化队伍知识、年龄、专业结构,提升现代畜牧业的服务能力。四是做好职称评定工作。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加大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加乡镇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完善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鼓励基层人才爱岗敬业,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3.2 增加畜牧兽医投入,保障技术服务工作正常进行要保障畜牧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争取将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设立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以合作社、行业协会为依托的人才培训多元化格局。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对现有在岗人员采取选送脱产培训、参加和举办各类培训学习班等形式,不断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3.3 创新培养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科学拟定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方式,健全培养机制,多层次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使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更新、充实和深化,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多种形式搞好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提高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现有人才素质。
3.4 加强技术交流和更新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互通信息,相互协作,使畜牧技术干部的眼界更开阔、信息更灵通、观念更创新、服务更全面。以适应动物防疫、食品安全新形势的需要和生产发展及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