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每年都有“季节性抓狂”
“刚招了20多个外来务工者,包车送他们去企业进行面试。”舒展中介负责人顾东方一边整理登记表一边告诉记者。为了能在春节后抢得开工先机,第一时间招不到足额职工,不少企业特别是加工密集型企业早在春节前就开始未雨绸缪,提前预约,顾东方今年就接到了好几家老客户的预约,现在等于是在“还债”。
他透露,一般正月十五之后,外来务工者会陆续回沪,此后的近半个月时间,将会是职业中介的一个小高峰,“各个职介公司内、走廊上、甚至园区外围,密密麻麻都是人。我们都是一车车送人去单位面试。”
虽然,今年前来应聘的人不少,园区内外场景堪称火爆,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招到人,仍有一些企业存在招不足人的情况。昆才劳务咨询的负责人彭良旭就坦言,多年来春节后,经他们介绍成功上岗的数量只占到了他所发布的招工量的80%左右,存在着20%的缺口,而这些企业多半是存在常年缺工的问题。在其他中介采访时,他们的负责人都承认自己也碰到同样的问题。
据介绍,每年春节过后直至5月份前夕,是职介行业公认的“黄金期”:企业大批量招人,节后外来务工者陆续回沪应聘。与之相对的是,每年11月、12月以及来年1月,则是“淡季”:企业要人,却无人应聘。数年来一贯如此,早已形成规律。
依据这张沪上中介市场的“晴雨表”,春节就是职介市场的一道“分水岭”,节前节后大不同。季节性因素对招工市场的影响显而易见。此外,他们也坦言,订单因素对企业招工的影响也尤为突出。因而,在他们眼中,用工存在季节性、订单性,这也是是否引发“用工荒”的两个重要因素。
大客户要人贴钱也要招到人
然而,比起“黄金期”的“小荒”,淡季的“大荒”却更让这些中介者心里“发慌”。据他们反映,淡季时期,每天进人园区觅职的人流量不超过50人,其中不乏一些看客,真正成功求职的就更少了。
“年底,一接到客户电话,我心里就发慌。”顾东方直言,每逢年底最是企业缺人时,那时,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会主动打电话,向他要人。“遇上关系比较好的大客户,我就头疼了,他们要人,可我实在拿不出人。”
他说,为了留住这些客户,他甚至会“倒贴钱”给前来找工作的人,不仅免收中介费,而且凡成功为一家企业介绍同乡上岗者还会获得他个人拿出的100元作为奖励。“去年底,我就以这样的方法,成功为该企业招到了200人。”但相比企业600人的需求,显然是杯水车薪。
此外,为了应对春节前的用工荒,各区域的中介行业甚至会联手合作,互帮互助,进行“全市调人”。江武劳务负责人仇金霞就曾这么做过。去年,某空调外壳生产公司急招80名普工。招不到人,无奈之下,她就利用平日在同行业中积累的人脉,通过外区的同行招人。
订单一来马上就闹“用工荒”
如果说季节性的“用工荒”尚可预计,那么临时订单引发的“用工荒”就让人毫无心理准备,措手不及了。
某电子公司是彭良旭的大客户,去年年底,泰国遭遇洪水,该电子公司在泰国的厂房尽毁,此后,手头的大量订单就移交上海公司完成。“产量突然翻倍增长,势必需要大量招人,一开口就是600人。”他说,当时正逢招聘淡季,一下子无法招到这么员工,最终,他通过免收中介费、联网招人的形式,才将这一用工危机成功化解。无独有偶,仇金霞也曾遭遇过订单性的用工荒。某文具厂决定新开辟一条生产线,急招80名员工。“当时是淡季,本身前来找工作的人就不多。”所幸,招聘人员的总量相对不多,通过分批招聘等方式,才满足了这个用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