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全国一些大城市开始研究和开发无公害蔬菜; 进入21 世纪, 农业部正式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确保“菜篮子”产品的安全以来, 初步研究了各种有毒物质在蔬菜中的残留量高限值或参考指标,制定了无公害蔬菜标准, 研究开发出了一批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初步探索出了解决蔬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较好途径。但是我国无公害生产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1 无公害蔬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无公害蔬菜的现状
1.1.1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建设滞后。前些年, 我国蔬菜生产由于过分注重追求产量,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激素以及蔬菜产地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危害, 蔬菜污染严重。据统计, 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农田近1 000 万公顷, 32.8%的蔬菜种植户在叶类菜上使用过有机磷等高毒农药。全国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 检测出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很突出, 并且现有的标准存在可操作性不强、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标准不完全配套、标准水平明显偏低、现行标准中所列的农药有许多在生产上使用并不广泛等问题。生产中使用的有些农药由于没有限量标准, 严重影响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1.2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仍较落后。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人才)生产存在对蔬菜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与环境控制技术、蔬菜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 蔬菜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品种不对路, 产品质量不高, 无土栽培、节水滴灌、营养配方、科学施肥、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等尚未真正大面积应用于蔬菜生产, 科技贡献率低。
1.1.3 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技术与国际不接轨。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上,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多残留方法, 可检测200 种以上的农药残留, 而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覆盖面窄, 已经制定的标准, 仅涵盖农药种类约60 种。许多农药残留量没有检测方法, 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甲霜灵等; 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上, 国际上普遍使用毛细管分离技术, 而我国仍主要使用填充柱分离技术。
1.1.4 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我国一般农户种植蔬菜有的只有0.2~0.3hm2, 而且往往是兼业菜农, 只是最基本的简单再生产单元, 随意性的种植制度, 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 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 应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小。而欧美蔬菜多为家庭农场专业化生产, 经营多在100hm2 以上, 并通过产业协会或生产合作组织, 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平衡机制或共同利益机制, 日本、韩国家庭蔬菜农场的经营管理规模也比我国的农户经营规模大得多。
1.1.5 无公害蔬菜产业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主要蔬菜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等信息都已进入本国的信息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络。据美国伊利诺洲的统计, 已经有67%的农户使用了计算机, 其中27%的使用了网络技术。而我国统一有效向全社会开放的无公害蔬菜科技服务网络信息传播体系尚处于萌芽和建设阶段, 蔬菜科研与农户生产经营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蔬菜产品质量状况信息很不健全,蔬菜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科学技术产业化程度较低,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度大, 缺乏相应的载体和平台, 农户缺乏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 信息不快捷畅通。
本文地址:
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7236.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