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植物的果实,多为异花授粉,由子房和子房外围的组织发育而成,果实一般呈圆形,酸甜爽口,含有丰富的V C 、VA、胡萝卜素、钙、铁和钾等,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栽培品种和种植环境条件的不同,成熟苹果的大小、形状、颜色、酸甜度及其他品质特性差异很大。我国苹果加工专用品种缺乏、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加工品质评价体系缺乏,这些因素制约了苹果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在苹果育种方面,大都以鲜食的优质、抗寒抗病、丰产为主要育种目标。在农产品加工品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多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来建立农产品加工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和确定农产品加工品质评价指标,较为成熟。我国在加工品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苹果生产大国,制定明确的苹果加工品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亟待解决。
1 苹果品质评价技术现状
对于不同加工用途的苹果,关注的品质评价指标有所侧重:鲜食苹果主要是外观、香气、糖酸比等感官品质;榨汁用苹果则将出汁率、糖酸比作为评价指标;加工脆片用苹果注重感官、加工、理化品质以及多酚含量和褐变情况。总体上,苹果品质主要包括果个大小与果形指数、果皮颜色和香气成分含量等感官品质指标,VC 、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矿物质、蛋白质等理化与营养品质指标,果实硬度、褐变程度、水分含量和可食率等加工品质指标3 方面。
1.1 感官品质指标
1.1.1 果个大小与果形指数测定
在苹果感官品质中果个大小和果形指数是重要的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评价和分级有重要意义。描述果个大小的指标主要是单果质量和体积。刘晓静用质量法即用电子天平等仪器直接测量其单果质量。测量苹果体积大小使用测容法,即利用排水法计算体积差。张道德利用排水法测定了苹果体积,将苹果放入已装有一定体积水Vl 的标有容量刻度的玻璃容器中,记录苹果完全淹没水中后的总体积V2,苹果的体积等于两体积差,即V=V2 - Vl。目前代替排水法的食品体积测定仪是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对苹果进行全方位扫描,得出二维和三维扫描图像,自动积分计算苹果体积。如Stable MicorSystems 公司生产的VolScan Profiler 系列仪器。该仪器能够根据样品的特性设定不同的扫描间距和扫描时间间隔,以达到快速准确的测定结果。并且显示三维扫描图像,提供更直接的感官效果。苹果果形品质的评价是利用果形指数大小分级评定。果形指数是指果实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即果形指数= 纵径/ 横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苹果最大纵径与横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计算果形指数。通常果形指数在0.6~0.8 为扁圆形,0.8~0.9 为圆形或近圆形,0.9~1.0 为椭圆形或圆锥形,1.0 以上为长圆形。
1.1.2 果皮颜色测定
苹果果皮颜色和着色度不仅是果实重要的感官品质之一,而且,果实表面着色度与其成熟度和内部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着色度好且着色均匀一致的果实往往能体现较高的商品价值。目前国内果实分级主要依靠人的感官直接进行评定,缺乏客观性和精确性,并且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一些非人工测定方法主要还是在实验室应用。如Iglesias 等和Tijskensa 等都利用CR-200色差计三刺激值L*、a*、b* 测定了苹果的果皮颜色。袁金丽等利用图像采集、支持向量机理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了苹果在线分级机,分级正确率达9 0%以上,效果良好。胡海晴等在计算机视觉分级的基础上将Hamming 神经网络应用于苹果的颜色分级,结果显示分级准确率不低于96%,并且识别1 个苹果的时间在0.1~0.2ms 之间。应用在生产中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差且不稳定,还可实现在线快速筛选分级。
1.1.3 香气风味测定
苹果香气主要是苹果中可挥发的醇类、酸类和酯类等成分被人体嗅细胞捕捉并把信息传导至大脑所形成的反应。香气风味的分析目前是靠感官嗅觉分析和气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也有一些关于电子鼻技术的报道。电子鼻是一种由一个非特异性气体传感器耦合模式识别系统。对于感官分析来说,人们能感知的气味种类和阈值有限,对相似的风味难以区别,并受到生理条件、经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感官嗅觉分析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难以达到科研和实际要求。目前测定苹果气体成分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传感器技术。测定香气成分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液- 液萃取、蒸馏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等。固相微萃取法无需有机溶剂,成本低,所需样品量少,灵敏度高,重现性及线性好,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与气质联用仪联用,实验效率高,目前的实验研究中多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前处理。Pilar 等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分析了苹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得出最佳萃取头为硅橡胶-DVB 纤维,萃取平衡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5min,得出比传统的色谱方法节省80% 分析时间的结论。Zou 等利用氧化锡气体传感器阵列与GC-MS通过测定苹果香气成分确定其栽培品种,虽然气体传感器阵列不能提供各种香气成分的精确信息,但比GC-MS 方法分析耗时短。Saevels 等利用电子鼻测定了不同储藏时期苹果的香气成分。潘胤飞等也利用“遗传算法优化RBF 神经网络”建立识别模型,构成一个电子鼻系统,分析苹果挥发性气体成分来鉴别苹果质量好坏。电子鼻技术响应时间短、检测速度快,避免了气相色谱传感器、高效液相色谱传感器等所需的复杂的预处理过程,为苹果芳香物质的检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
1.2 理化与营养品质指标
1.2.1 VC测定
VC 又称抗坏血酸,为水溶性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重要化合物,具有促进合成骨胶原、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人体若严重缺乏会引起坏血病,并且苹果中VC 的含量是评价苹果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苹果中VC 的测定主要有滴定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动力学方法、荧光法和色谱法。国标GB/T6195 — 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 含量测定法(2,6- 二氯靛酚滴定法)》中把2,6- 二氯靛酚滴定法作为标准测定方法,而国标GB/T 12392 — 1990《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荧光法和2,4- 二硝基苯肼法)》中把荧光法和2,4- 二硝基苯肼比色法作为标准测定方法;欧洲标准EN 14130 — 200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VC 含量》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为标准测定方法。鲁玉妙等利用碘酸钾滴定法测定了粉红女士苹果中VC 的含量;Palazon 等利用汞电极滴定法测定VC 含量。羊金梅等利用了2,4- 二硝基苯肼比色法研究测定了苹果中VC 的含量,得出回收率为9 9 . 4%;Timoumi 等在测定苹果中VC含量时都利用了2,6- 二氯靛酚滴定法;Odriozola-Serrano 等利用紫外- 高效液相色谱法(UV-HPLC)对比了加入和未添加还原剂测定VC含量,结果显示其回收率为93.6%~104.4%。与传统的滴定法、比色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C 所需样品__量少,不需要反应试剂,测定分析时间短,并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其含量。
1.2.2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
苹果中可溶性固形物是指所有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仅影响苹果的营养和口味,而且直接影响苹果的冰点,进而影响储藏条件。目前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主要有取样榨汁用阿贝折光仪或手持糖度计直接读取含量值,利用CCD 摄像和近红外光谱扫描进行无损检测等。Peng 等利用高光谱散射图像在450~1000nm 之间进行光谱扫描分析,选出23 个最佳分析波长,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系数r=0.883、标准预测误差(S.E.P.)为0.73%,能够用来预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Liu 等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测试富士苹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系数达0.968。通过对苹果进行CT 扫描和实验,并对苹果CT 图像特性进行分析,发现苹果某点的糖含量与该点相应CT 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张京平等建立糖含量与该点CT 值的线性关系模型后,得出平均误差率为4 .3 6%。Manuela 等利用声波脉冲谐振频率传感器和微型可见光/ 近红外光谱仪预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此方法能预测准确。Zhu 等用v- 支持向量回归和声光可调谐滤波器近红外光谱测定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得出v- 支持向量机优于PLSR 模式和BP 神经网络预测的结论。周丽萍等应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技术来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苹果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鉴别模型是可行的,且该模型具有简便、快速、非破坏和相对准确的优点。C T 图像扫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传统化学方法相比,具有廉价、方便、快速和无损伤等特点,在农产品评价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2.3 酸含量测定
苹果中酸含量不但影响苹果的食用性和口味,而且影响苹果的加工适用性。张文英等在研究苹果品质时利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苹果的可滴定酸含量;Liu 等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测试富士苹果中可滴定酸含量相关系数达0.728;董一威等利用CCD 近红外光谱系统检测苹果酸度,经S-G 平滑、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对光谱进行处理,得出酸度相关系数为0.8151;Gomez 等利用可见/ 近红外预测水果酸度(pH)相关性达到0.8;应义斌等用近红外漫反射对苹果有效酸度进行了研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得出相关系数为0.959,标准校正误差为0.076,标准预测误差为0.525,偏差为0.073,表明近红外漫反射对苹果有效酸度无损检测是可行的。近红外光谱的应用为苹果中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快速、无损、准确并可在线进行测定的方法。
1.2.4 矿物质含量测定
矿物质元素含量不但是衡量苹果中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还与苹果的质量和风味有相关性。苹果中主要含有铜、铁、锌、钙、镁、钠和钾等矿物元素。目前测定各元素含量的方法是使用灰化法(GB/T 14770 —1 99 3《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和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然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其含量。祝优珍等利用微波消解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苹果中矿物质含量,测得回收率在83.1%~11 1.8% 之间,结果满意。Wall在研究香蕉和木瓜矿物质含量时使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一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张莉等利用微波消解和电ICP-AES 测定了苹果中14 种矿物质含量,得到RSD 值均小于2.78%,回收率在98.0%~110.0% 之间,说明使用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性好、重复性好,能满足对苹果微量元素测定的要求。由于ICPAES测定矿物质时所需仪器昂贵,其使用不易普及,目前较多的测定矿物质含量是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1.2.5 蛋白质含量测定
苹果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对鲜苹果品质评价意义不大,但对加工特性有重要影响,如在苹果脆片加工中,蛋白质理化性质对脆片的膨化起重要作用。李艳梅等测定苹果中蛋白质采用GB 5009.5 — 198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中的凯氏半微量定氮法。Feliciano 等在测定蛋白质含量时使用了考马斯亮蓝G-250 分光光度法。目前测定蛋白质含量使用较多的是凯氏定氮法,该方法弊端是处理步骤繁琐、耗时长,但随着自动定氮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将会更快捷、准确。
1.3 加工品质指标
1.3.1 硬度测定
果肉硬度也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果肉硬度不仅影响到鲜食时的口感味觉,也与果实的贮藏加工性状相关。苹果果肉的硬度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含量、细胞壁中胶层内果胶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果肉细胞的膨压等密切相关。Karlsen 等在研究苹果质构特性时利用了TA-XT2 质构仪进行穿刺测定,以最大力和功量度苹果硬度质构特性;Peng 等利用高光谱散射、CCD摄像和计算机制作质构分析模型在450~1000nm 之间选择21 个最好波长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0.898,与近红外光谱测定相比预测性更准确;李桂峰等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和特征指纹光谱均能准确预测苹果的质地品质,为苹果质地品质的评价提供了快速、直观、简便、可行的新方法。Qing 等利用激光二极管和CCD摄像进行激光散射图像分析预测了苹果硬度,结合校正频率得出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0,可以准确预测苹果硬度。质谱仪、图像采集和计算机技术虽然能够准确测定苹果硬度,但仪器成本高、携带不便,应用受到局_限;手持式果蔬硬度计由于其携带方便,能够快速准确测定并数显测定结果,在硬度测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1.3.2 褐变度测定
苹果褐变主要是所含多酚类物质、VC、单宁等在苹果受机械损伤后与氧化酶接触并暴露在空气中发生的氧化褐变。褐变度是指颜色或吸光度值随时间变化的程度,防止或抑制褐变是苹果加工中的重要措施。赵光远等研究了pH 值、VC 含量、多酚氧化酶(PPO)酶活力、总酚和单宁含量对苹果酶促褐变的影响,得出对于破碎中酶促褐变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苹果pH值>PPO酶活力>单宁含量>苹果中的VC含量>总酚含量。宋烨等在研究苹果褐变时使用的方法是将50g 苹果均质于100g 蒸馏水,在800 × g 离心10min,取10mL上清液于15mL 95%乙醇中,在800 × g 离心10min,于波长420nm 处测定吸光度,用吸光度值随时间的变化代表褐变程度。
1.3.3 水分含量测定
苹果的水分含量是苹果品质的重要加工指标之一,影响榨汁率及成品率。苹果水分含量的测定主要是常压加热干燥法(GB/T 14769 — 19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真空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李艳梅等在分析苹果品质水分含量时采用直接干燥法;Acevedo 等在测定苹果片水分含量时使用了真空干燥法;王愈等研究了微波干燥法在果蔬干燥中的应用,得出该法适用于苹果的干燥和失水率测定。常压加热干燥法需反复加热达到平衡时测得质量差值,操作费时。真空干燥法主要适用于在100~105℃温度下,易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晶水的食品。微波干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测定苹果样品水分的含量,不仅节省时间、能耗少、经济实惠,也便于在产地普及推广。
1.3.4 可食率测定
可食率是指去除果皮和果核后的质量与完整果质量之比。可食率在苹果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产品的出品率和经济效益。可食率的测定直接用天平测量,然后进行差量计算,其测定时抽样要具有代表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样本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