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服务现状的个案研究
1 湖南省农业信息化个案调查的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脉中段,现有人口27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州人口的75%。全州总面积15 486平方公里,有耕地约214万亩。湘西州是老少边穷山地区,八个县市中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市,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也相对闭塞。湘西自治州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湘西州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在逐步建设之中,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1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进
在湘西自治州,远程教育设施基本已经遍布到村级单位,很多村委会都有了电脑、投影仪、卫星接收天线等设备。借助于这些设施,各村的远程教育也有序地开展起来,县村一般每月开展的培训有1~2次。如永顺县以弥猴桃和烟草为两大支柱性产业,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种植技术,通常会自主参加相关的远程科技培训。目前,湘西的远程教育主要是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村远程教育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远教站点建设自2003年开始试点,主要对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党课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从2004年试点启动以来,主要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生进行教育、课程教学等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也提供为农服务。二者共同发挥着服务于农村、农民的作用。
电话在农村主要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以前的使用率较高,现在因为农民认为固话资费中的座机费不值得,而有所降低。在调查的11个村里,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农民90%以上都使用移动电话。鉴于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县都开通了MAS系统,主要是为解决网络覆盖不到位但能收发手机信息的服务对象开发的一套服务载体。各县都借助于此系统可以把县领导干部、信息员、涉农对象等纳入到手机数据库。与农信通平台共同担当天气预报、灾情预警、农情疫情通报、时事农事、农产品供求等方面信息发送功能,最大优势是信息传播快捷。
电视的安装基本已达到“家家有卫星”。各家各户都能在家里收看到卫星电视,但是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却不多,原因在于有线收费过高。所以农民看央视CCTV一7的节目并不多,多数选择看自己地方台的节目。
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10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同比增长16.9%。这足以说明农民上网的机率会越来越大。目前,湘西州光纤已通到县市一级,县城周围
3 km内的村庄一般也通了宽带。建成了全州大环形和各县小环形光缆传输网,村级主要是利用电话拨号上网。各县级相关单位为了解决农民信息不通、农民生产过程中技术掌握难、农产品卖难、惠农政策知晓难等问题,大部分县都设立了门户网站。如某县“农村信息网”,大小栏目共有60多个,在开设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常态栏目的同时还开设了农民信箱、网上展销会、对话三农、三农热线、农技1 10等网上互动交流栏目,在线问答、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网上展厅、网上商铺、技术视频、专家库等栏目是沅陵农村信息网的名优栏目。同时,科技、教育、气象、水利等涉农部门都在积极地以电子政务为核心,面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及培训,推进各部门网站的建立和应用工作。
1.2 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村官深受基层欢迎
科技特派员和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在湘西自治州的偏远乡镇及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乡镇,虽然市级特派科技选派员的作用虽然不明显,但是,州级或省级特派员明显更受到农民的青睐,原因在于这些科技特派员通常都会带着项目和资金为农民服务,使服务更具有长效性。科技特派员在农业信息的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村官,虽然他们多数不是农学专业毕业,依然普遍受到农村的欢迎。他们为村里的行政事务做了很多事,并且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相对较高,在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时,一般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在宣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时,能让农民更容易理解。
1.3 宣传力度的持续扩大
截止到2008年末,全国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信息工作的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67%的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化管理或服务机构,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而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机构的设立必然要依托组织的宣传。湘西自治州的12396科技服务平台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开通情况正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如某县的县、乡镇领导、农技、气象人员、村干部以及种、养、加、修大户手上都有一张县农村一体化服务中心的绿色小名片,上面印有县农村信息网站地址、农民信箱、三农热线等各项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目的就是方便群众办事,干部群众称赞这是一张“连心名片”。
本文地址:
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651.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