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在18 ℃ 左右, 无霜期275d,冬季气候温和,是浙江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适宜发展越冬设施蔬菜瓜果生产。2009 年温州市设施越冬蔬菜瓜果栽培面积0. 931 万hm2 ( 其中: 大棚0. 404 万hm2 ,中棚0. 319 万hm2 ,小棚0. 216 万hm2 ) , 占全年蔬菜瓜果播种面积的12. 7%。据温州果蔬人才网统计,主要越冬设施蔬菜瓜果种类有番茄、黄瓜、茄子、瓠瓜、丝瓜、西瓜、甜瓜、草莓等,其中番茄是发展最快、 规模最大的越冬设施栽培作物。番茄生产主要集中在苍南县、瑞安市、乐清市、平阳县、龙湾区、瓯海区等6 个县( 市、区) ,2009 年温州市设施番茄栽培面积达0. 233 万hm2 ,占全市设施栽培面积的25. 0%。
1 成就
1. 1 面积、产量、总产值不断提高
1. 1. 1 面积
番茄自20 世纪40 年代引入温州市后逐年扩大,50 年代成为主要栽培蔬菜种类之一。1990 年全市番茄栽培面积119. 5 hm2 , 2009 年扩大到2 398 hm2 ,19 年增长了约19 倍。由图1 可见,温州市番茄面积的增长主要归功于设施栽培的发展,露地栽培面积变化不大。1990 年,全市设施番茄栽培面积只有10. 5 hm2 ,经过10 年的发展,2000年面积达到579. 7 hm2 ,此后,设施栽培发展呈加快趋势,2005 年达到了1 418. 6 hm2 ,比2000 年增长了约1. 4 倍,2009 年达到2 323. 7 hm2 ,比2000年增长了约3 倍。
1. 1. 2 产量
1990 年温州市番茄以露地栽培为主, 产量为52. 83 t•hm - 2 ,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和长季节栽培品种的引进,产量水平逐步提高,2000 年,达到64. 02 t•hm - 2 ,比1990 年增长了21% ; 2009年,达到85. 67 t•hm - 2 , 比2000 年增长了34%。
1. 1. 3 总产值
随着番茄种植(番茄种植人才)面积的逐年扩大和产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单价水平的稳步走高,番茄产业的总产值增长显著,2009 年达到4. 56 亿元,比1990 年的636 万元增长了近71 倍,比2000 年的5 353 万1. 2 种植主体变化随着番茄产业的发展,番茄的种植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番茄的种植主体是以种植粮油为主的农户。20 世纪90 年代,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户逐渐脱离了粮油生产,成为了蔬菜种植户,他们逐渐成为番茄种植的主体。进入21 世纪以后,蔬菜种植户中逐渐分离出一部分农户成为了番茄专业种植户。同样,番茄生产投资的主体也逐步从单一的普通农民向普通农民+ 工商企业主过渡,他们的组织形式也由单一农户在市场上单打独斗转向多位农户联合闯市场或成立专业合作社共同开拓市场。种植主体越来越专业化,促进了温州市番茄户均种植规模逐步扩大,2009 年番茄户均种植面积0. 297 hm2 ,比2005 年扩大了45. 8% ,比2000 年扩大了74. 2%。
1. 3 专业合作社发展
2001 年,温州市成立了第1 家以番茄产销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2002 年又相继成立了苍南县红玉西红柿专业合作社和苍南县环宇西红柿专业合作社,这3 家合作社的成立标图4 温州市户均番茄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志着温州市的番茄生产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服务的进程。2005 年,全市番茄产业专业合作社达到了26 家, 入社人数约1 188 人;2009 年相关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了113 家, 入社人数也达到了4 374人,呈现了较快增长的态势。
1. 4 品牌创建
随着番茄产业组织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番茄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就。2001 年,瑞安市梅屿蔬菜合作社注册了强绿牌商标,2002 年苍南县红玉西红柿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晨阳牌商标,2005 年温州市番茄主产区有14 个品牌,2009 年增加到36 个品牌。瑞安市和苍南县2 地的番茄基本上实现分级包装销售。
1. 5 政策资金扶持
近2 年,温州市的番茄产业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 表1) ,分别有:省部级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地( 市) 级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 县级新建钢管大棚补助、进口番茄种子补助、穴盘基质育苗材料补助、专项货款、贷款贴息等多项资金扶持。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资金缺乏的问题,促进了设施番茄产业发展。
2 设施技术进步
2. 1 设施设备的提升
在政策的导向下,温州市逐步建立了对农业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使番茄生产的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区的道路、沟渠、大棚、微灌系统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档次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09年全市新增设施大棚529. 7 hm2 , 增幅达13% 以上,其中新增钢架大棚296. 7 hm2 ,增幅达33% 以上; 在新增的大棚中, 钢管大棚占56. 0% , 占比显著提高。
2. 2 稻菜轮作模式的应用
由于温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冬无严寒,而7- 9 月多有台风洪涝,为充分利用冬季温暖气候特点和避开夏季的台风灾害,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棚番茄-单季稻的水旱轮作模式,番茄一般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左右定植,翌年6 月中旬采收结束,水稻在6 月下旬定植,10 月中旬收割,水稻平均产量7. 7 t•hm - 2 ,番茄效益近15 万元•hm - 2。这种水旱轮作模式普及应用, 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环境,减少了病害发生,减轻了连作障碍,有利于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保障了粮食生产的安全。2009 年该模式应用面积达865. 2hm2 ,占番茄栽培面积的36. 1%。
2. 3 主栽品种的变迁
近10 年来,温州市番茄的主栽品种经历了由有限生长型向无限生长型、软果型向硬果型的转变,番茄的商品性、品质不断提高。2003 年前,温州市番茄主栽品种为合作903,该品种口味好,但属自封顶生长类型且果实不耐贮运。2003 年以后,以色列的无限生长型品种FA-189 成为了主栽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果形好、硬度高、耐贮运、货架期长、采果期长。2009 年,以倍盈为代表的在商品性方面更具竞争优势的高产无限生长型品种开始成为温州市的主栽品种。
2. 4 长季节栽培技术的普及
随着主栽品种的不断更换,主要栽培技术也从原来的越冬保温栽培向长季节栽培方向发展。越冬保温栽培一般于10 月中下旬播种,12 月中旬定植,翌年4 月下旬至6 月中旬采收,生产上存在着产量不高、上市集中和效益不稳的问题。长季节栽培应用无限生长型品种,采用连续生长或换头( 再生) 栽培方式,一般于9 月中旬播种,11 月上旬移栽,翌年2 月开始采收,6 月中旬采收结束,采收期长达5 个月。这种种1 次,长一年栽培模式产量高,上市分布均匀, 效益好。2009 年, 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在温州市应用面积已达0. 193 万hm2 ,应用率80. 6%。
2. 5 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随着新品种和长季节栽培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相应的配套先进适用技术也同时在栽培中得到推广和普及。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在温州市的一些番茄主产县得到了快速的推广,苍南县2008 - 2009 年度该技术应用率达33% ,2009 - 2010 年度应用率达62%。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秧苗土传病害的传播,简化了育苗工序和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育苗的成苗率,而且方便搬运,有利于应对台风、洪涝等灾害,提高农户避灾能力,保证供苗安全。同时,针对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大发生,防虫网覆盖+ 黄板预警+ 适时喷药的综合防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有效地控制了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危害,该技术也得到了省、部级农业专家的肯定。此外,微型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应用面积也逐步扩大,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对提高番茄产量、增加农户种植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