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联合创新之路,做大做强种子企业
如皋是农业大县,拥有耕地面积约8.1万hm2,以麦稻两熟为主,常年种植小麦4_3万hm2、水稻4.9万hm2、玉米1万hm2、蔬菜13万hm2.年需各类农作物种子1500万kg以上,销售收入近2亿元。而如皋自产种子量仅占市场总量的20%以下. 目前各类农作物种子总量的80%以上全部依靠外地调入.一旦遇到农业自然灾害.则农业对种子的需求面临危机
1 如皋种业现状
如皋农业的发展.种子的增产因素十分明显.种业的发展和壮大完全得益于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和重视的程度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县种子公司和县级种子基地,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健全良种繁育、推广、服务体系,实现了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以县种子公司统一供种(即农作物种子“四化一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统一对15销售,无一个体经营
农作物种子,全县(市)
种子供应有序,市场秩序井然,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0年12月1日 《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使个体种子经营商应运而生.迅速占据如皋种子市场.种子管理呈现无序状态.劣质种子、假种子也随之进入种子市场。
1.1 缺乏市场主体.种子销售成无序状态 为贯彻种子法,实现种子管理、政企分开.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如皋市种子公司顺应改革.种子公司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考试分为种子管理站和种子公司.后来又对种子公司进行转制 2003年如皋市种子公司被迫停业改革(直到现今改革仍未结束),从此如皋种子市场呈现群龙无首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如皋种子经销户达350多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仅4户),销售水稻品种达40多个、小麦品种l0余个、玉米品种1O余个。
1.2 良种繁殖体系不健全.供种安全隐患大 工业与农业争地现象严重由于各地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项目落户的第一要素就是土地.因此项目圈地把农田转变为项目用地已成为当今影响农业稳定和发展的制约因子,如皋也和全国一样.招进了不少客商资。而过去的县属农场。其土地均为私有农业用地.人均占地多,拆迁整合土地的成本核算小.因此农场土地成为客商、市县领导关注的热土.农业用地不断变蚕食为鲸吞.导致良种繁殖基地不断萎缩
良种繁殖面积剧减.产种量急剧下降 以如皋市良种场为例, 该场占地5. 48km 2.20世纪末农田400hm2.生产的种子占如皋种子市场份额的40%以上;2010年末农田仅余67 hm2 (随时可能被征用),种子的市场份额由20世纪的40%左右下降到l0% 以下。目前如皋种子市场的种源均以外来种源为主(本市生产的种子占市场份额少于20%),市场种子质量良莠不齐.种子质量事故层出不穷(2009年水稻种子质量事故惊动了南通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政府形象.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南通农场、掘港农场、江心沙农场等国有大型农场也均是同样命运
1.3 种业管理体系不健全、服务工作滞后 管理人员少 2003年如皋市编制委员会核批如皋市种子管理站6人.2008年以来实际工作人员仅4人.4名管理人员负责全市8 hm2土地用种的管理以及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显得极度不足。
管理手段落后 该站的设施简陋.无先进的种子管理、事故取证的硬件设施。无交通工具,一旦接到种子违法活动的信息。待找到交通工具赶到现场时.嫌疑人早已逃之夭夭
经费不足据估算.目前财政经费仅基本能保证工作人员的生活,技术服务、市场管理、案件查处等相关工作均需费用,经费不足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1.4 对鼓励种业发展的政策及扶持力度不够 如皋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是由国有农业场圃承担的.它们始建于20世纪5O年代。为如皋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增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由于建场早、累积性矛盾多、经济负担重等原因,一直困扰着企业的发展。经费由早期的财政全额供给、中期的财政包干补助到目前的财政自给自2001年改制以来,基本不再给予项目、资金的支持,本场的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无力进行品种的培育、试验、示范工作。
本文地址:
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754.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