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农作物 >> 正文

农学专业人才有效供给不足

2012-4-9 农业人才网
  农学专业人才是地方农业院校最重要的“产品”。一边是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一边是农业现代化所需的现代农业岗位处于人才饥渴的状态。当前农学本科专业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结构性不匹配,有效供给不 足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一专多能的需求。当前农学专业人才的的知识结构主要由大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加上专业课组成,专注于工业化农业生产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一领域,或者产业链的某一环节。而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的特点,需要培养的农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够面向整个产业链,既懂得生产环节的技术和管理,还要懂得加工知识乃至市场营销知识。计划经济时代留传下来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2)知识过于传统,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得市场先声者得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吃得更加健康、营养,已是社会的普遍要求,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工业产品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大量使用,农药残留、化肥过量使用等,规模化养殖业的动物粪便,已经成为环境重要污染源,农业现代化问题没有解决,农业可持续性问题又现,使得生态农业成为现实命题;都市农业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产物,它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能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是多功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农业,按传统方式培养的农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此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3)能力过于单一,不足解决复杂实际问题。农学专业人才在培养定位上,是专业技术人才,着重培养的是某一方面的技术应用能力,这种专业培养模式,是工业化国家人才培养的现实,符合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发展潮流。但我国农业还处于现代化的初步阶段,农业生产领域的分工还未到工业化的时代,更多地需要一专多能、一岗多任的人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推进缓慢,固然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有关,但农业生产领域人员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不够,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复杂问题,却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高的经济产出?如何借助市场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如何拉长产业链条,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信息,并整合加以利用?解决此类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也是地方农业院校培养的农学专业人才的短板。
(4)创新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不够。由于我国地理空间辽阔,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实际问题各不相同,没有标准的解决模式。农业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创新生产的问题,农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农学专业人才自我发展的能力,集中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上。任何农业院校培养中所学到的知识,都无法满足实践的知识需求,因此,学会分析问题,并及时通过自学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的动态更新,对农学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5)对农村的认识不足。农学专业人才是直接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的,“三农”问题有着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复杂性、艰巨性和历史性需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而当前农学专业人才对“三农”问题的认知一般比较片面,对农村现状缺乏正确的认知,而当前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一点最容易被忽视。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7098.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