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野生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野生食用菌生长于山林,是无污染、天然、安全的绿色食品,野生食用菌产品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可是,野生食用菌仍然存在一些食用不安全的因素。例如,野生食用菌生长的林地土壤、空气、地下水源污染严重,重金属、农残超标;在林地管理中使用了除草剂、杀虫剂和其他化学物质;受污染的野生食用菌菌种在林地进行扩繁促产;农民采集装运过程中可能使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工具(盛装过化肥的塑料袋);为了保持食用菌品质,滥用了保鲜剂、防腐剂等;进入加工环节的原料未经过严格检验,混入有毒杂菌或加工原料农残、重金属超标;加工过程不规范,违规超量和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2002 年由于敌敌畏超标,使出口到日本的云南鲜松茸从抽检检验改为成批检验,因达不到CAC 标准而使出口额大幅下降。自2006 年5 月29 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我国输日食用菌产品鲜松茸在日本已被检出3 例乙草胺超标,其中云南1 例,导致日本厚生省决定对我国输日松茸及其简单加工品实施“命令检查”制度。牛肝菌SO2 超标使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云南牛肝菌干品被扣留。长期以来未对野生食用菌内源有毒物质进行处理,云南、湖南等野生食用菌中毒事件不断发生。云南野生食用菌中毒人数居高不下,成为2002 年以来继假酒之后的第2 位恶性中毒事件。此外野生食用菌品种众多,辨识困难,毒菌混杂在食用菌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野生食用菌食用安全性问题已成为食用菌产品发展和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相关数据引自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