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化的实质内容和运作方式的研究
2011-11-23 网络
1 畜牧业产业化是来源于农业产业化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对畜牧业的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按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的要求,实行多种形式与层次的优化重组,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头产业实体,以实现产业区域化、组织集团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效益最大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畜牧产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就是生产专业化。畜牧业生产专业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含义:从整体上讲,畜牧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区专业化;由于畜牧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商品化,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产业部门专业化和农场专业化;畜牧业部门和农场专业化的长远发展,把一种产品的不同部分或不同工艺阶段分成多个专项生产,推动了畜牧业生产工艺专业化。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在这三个基本层次上的发展,使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方式运用成为可能,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产业化经营形式应运而生,出现了产供销或牧工商等畜牧业经营的一体化格局。畜牧业是中心和基础,但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大都是非畜牧经济部门。实践证明,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经营的有效管理方式,产业群体中各个步骤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2 畜牧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率先形成产业化格局,组织各类畜牧合作组织带动农户
突出抓好畜牧产业化发展,制定畜牧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大畜牧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主动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动畜牧产业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3 畜牧产业化调查研究方式
畜牧产业突出重点是规模养殖比重加大,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饲养品种由以猪、鸡为主向肉牛、肉羊、奶畜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畜发展。各地大抓牧草产业和秸秆综合开发,稳定和适度压缩猪、鸡生产,以优质畜产品开发和特色养殖为切入点,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活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黄金玉米带”的中部,饲草资源丰富,品种资源丰富,群众
养殖基础好,发展畜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调查统计,全省现有各种畜禽品种达百余种,其中马、驴共6个品种,牛10个品种,羊13个品种,猪12个品种,家禽类共计20个品种,兔8个品种,蜂10个品种,地方品种及培育的优良品种有20多个。这些畜禽品种资源,对我省畜牧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畜牧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尽管畜牧业纵向比较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4.1 产业定位不准,尚未形成有效领导管理体系
许多地方对发展畜牧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畜牧产业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缺乏必要的发展措施和长远规划,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4.2 农民发展畜牧产业意识不强,养殖规模较小
吉林省农业基础条件较好,长期以来,农民把畜牧业做为家庭第二产业,只是利用空余时间,空余房舍,剩余农副产品发展家庭养殖。小农意识较强,缺乏对市场规律和生产技术的把握,不敢大量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4.3 良种推广速度较慢,生产水平缺乏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养殖管理,农民对优良品种和杂交的认识不足,导致品种改良进度迂缓。
4.4 缺乏规模大并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我省畜产品加工和流通基本上仍滞留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以活畜和原料形式外销,利润严重流失。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4.5 科技推广力度不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畜牧业的发展在于规模化,有规模才有效益,只有规模大,才有科技的需求,农民才有主动性。目前,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畜牧业的重要,又缺乏对畜牧业技术的有效掌握,顾虑较大,这就要求有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保障。
4.6 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多数畜产品市场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是传统的集市贸易。现有的活畜交易市场,规范程度较差,功能不全,只是初级市场。
4.7 基础建设落后,影响了畜牧产业化的历程
饲草青贮、加工、储备、氨化设施简陋,能力缺乏,
饲料工业和畜产品加工设备落后,科技含量不够。要优化发展环境。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加快畜牧业产业化,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营造先天良好的环境。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执法监督,要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吉林省畜牧业产业化快速、健康、长远的发展。
本文地址:
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879.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