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农业科研院所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稳定的因素将进一步增加,由此形成的冲击力也将比以往更为严重。
3.1 外部环境因素
3.1.1 制度因素
从制度层面和政府导向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按市场规律配置人力资源,国家把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人才 合理流动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从国家到地方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冲破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为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格局。无论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还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一系列行政法规、政策都明确要求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区域、行业、所有制限制。以往农业科研院所在限制人才流出中所惯用的许多措施已失去法律依据,单位已无险可守。
3.1.2 竞争因素
从人才竞争态势看,民营、外资企业把优厚的福利待遇、良好的发展环境、先进的文化理念作为人才竞争的杀手锏,同属科研系统的非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也纷纷加入竞争,这些单位在科研条件、资金实力、社会形象方面拥有着更大的优势,也拥有着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使得农业科研院所对专业人才的限制性约束化为无形。
3.2 内部环境因素
3.2.1 行业因素
农业属于弱势行业,在投资回报率偏低的情况下,资本、技术、人力参与农业的积极性有限。与此同时,在不少地区,“农业为本”仅仅只是口号,并未从根本上落实党和中央的“三农”政策,农业科研院所员工福利待遇长期偏低,科研经费严重短缺。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使得一些原本有志于农业科研工作的专业人才昀终也只能遗憾离去,引发人才的跳槽、转行,造成专业人才资源的流失。
3.2.2 福利待遇因素
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多数农业科研院所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标准发放,使专业人才的平均待遇远低于外资企业、优秀的民营企业、高校和中科院所属科研机构,更低于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在收入待遇上缺乏吸引力。同时,在收入待遇分配上缺乏激励机制,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严重,不能向核心专业人才倾斜,造成优秀专业人才外流。
3.2.3 个体因素
人才个体心态和个人价值追求是农业科研院所专业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在经济社会转型前期,农业科研院所人才能够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在市场经济以及农业科研院所转制分流改革等因素的冲击下,人才的趋利动机明显增强,加之以往赖以依靠的“铁饭碗”如今也不再有保障,人才外流也就不难理解。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存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如今专业人才也不再依赖一个组织而生存,而是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志向定位自己的职业。跳槽并不一定纯粹是为了物质利益,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实现更高的追求。知识经济社会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了现代人才,特别是知识型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具有流动的欲望和可能。
4 降低农业科研院所专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人力资本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的特殊属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劳动力)不可分离,即便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受雇于他人,也只是其使用权受到时效性的影响,而不会产生分离。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本不能像非人力资本一样可转让或可继承。农业科研院所在内、外环境的多重制约下,专业人才随时面临着流失的风险。降低人才流失率,稳定专业人才队伍是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4.1 提高福利待遇
农业科研院所之所以专业人才流失率高,其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太低,相比于其他行业、单位,同样甚至更多付出获得的回报却远低于前者。因此,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当前农业科研院所薪酬与绩效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以效率为根本,对核心科研和技术人员提供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薪酬待遇。
4.2 改善工作环境
良好的农业科研环境与条件是农业专业人才得以施展抱负的舞台,因此改善农业科研环境与条件至关重要。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要紧紧把握住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的机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努力为稳定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农业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要积极、合理使用和开发专业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要积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本单位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便利的社会服务。鼓励农业课题申报、政府合作、院企合作、项目合作,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科研投入体系,辅之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依靠人才优化发展环境,以优化的环境提高人才待遇和竞争力。
4.3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通过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解决农业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专业人才的流失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冲动,往往是较长时间内各种不满情绪累积的结果。要加强专业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和谐、安定、向上的工作环境;同时,要对农业专业人才给予实际帮扶,创造互助、互信的生活环境;对于核心的骨干员工,在职称、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科研经费等各个方面给予帮助,从而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