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tPage]
农作物品种试验是良种选育和示范、审定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是农作物种子管理的基础、前提和依据,也是农作物品种推广乃至农业科技推广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1品种试验的意义和作用 1.1加强品种试验是科学公正审定品种,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的基础 区域试验是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多点次、多年份试验,对品种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等特性进行全面系统鉴定,科学评价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安全性及使用价值,科学、公正、公平是区域试验的基本准则,因此,得到全社会的理解、重视、支持和监督,也由此奠定了区域试验的权威性,成为品种审定的唯一依据。 1.2加强品种试验是加快推广优良品种,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保证 随着种植为结构的调整,耕地资源紧缺,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可能性不大,但提高粮食单产还有很大潜力,提高单产的关键靠科技靠良种,通过区域试验多方面,多层次、多区域的筛选、鉴定、检测和基本评价,掌握了品种的优缺点和利用价值,适应种植区域和配套栽培技术,有利于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快良种推广速度,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1.3加强品种试验是提高科研育种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 良种是农业高新科技的载体,品种区域试验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对照品种和品种评价标准,引领农业科研育种发展方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充分认识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工作对建设现代种业,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4品种试验为育种者、种子经营者、生产者、种子管理者提供了重要信息 当今,人类社会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时代,品种试验是品种管理的基础,品种管理又是种子管理的基础,因此,品种试验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品种的“擂台”,科研的“舞台”,龙头企业的“展台”,尤其是品种试验为种子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提供了很多信息,为品种推广及种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品种试验与种子管理 我国在农作物推广应用之前,已经形成了一套习惯性并比较适应当地生态类型和生产实际的品种鉴定、扩散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试验、示范、审定、推广程序。 2.1品种试验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所以说品种试验是一种法定试验,为什么要进行品种试验?有哪些程序?一个新品种(或品系)完成选育程序后,是否能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利用价值如何?在生产上的安全性如何(安全系数多大)?需要一套鉴定程序,就是通过区域试验的筛选,区域试验就像一把大筛子,将品种过筛可大可小,筛孔可粗可细,筛出的品种可多可少,是根据生产要求,育种发展和产业需要来制定规则和标准,确定筛出的品种数量、质量、类型和利用区域。
[NextPage]
2.1.1预备试验
顾名思义就是为区域试验做准备的试验,往往参试品种比较多,区域试验容量有限或其他条件限制,不能直接参加区域试验,在这种情况下,可设置预备试验,主要是鉴定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品质等性状,属于初级试验,不设重复,每隔8—10个品种加一个对照,面积可大可小,条件可宽可严,淘汰不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品种,保留的品种可推荐区域试验。 2.1.2区域试验 它是品种的核心试验,是品种利用和推广的前提,是连接科研、生产、产品、产业、市场的纽带,区域试验的各项措施和管理严格、规范,从小区设计、排列、观察记载都有明确的规定,小区面积也有规定,高杆作物20-35m2,矮杆作物12-15 m2,参试品种根据生产实际,一般l0-12个,主要农作物审定办法中规定:“每一个品种的区域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5个点,试验不少于三次重复,试验时间不少于两个生产周期。”区域试验的安全性和利用价值要考察哪些指标?就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品质等农艺性状,尤其是抗病性,这是最核心的指标,特别是当地的主要病害,如玉米,目前灰斑病是最主要的病害,其次是稳产性,或者说产量稳定性,是指品种在年度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通过用变异系数来衡量,变异系数大,稳定性小。通过对品种的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保留适宜的品种,继续参加下一年的试验。 2.1.3生产试验 是将可能被区域试验筛选出来的优良品种,或将有利用苗头的优良品种,在进行第二年区域试验的同时,安排到大田生产条件下检验品种的表现,来确定品种的利用前景,审定办法中规定:“生产试验在同一生态类型区,不少于5个点,面积不少于300 m2,不大于3000 m2”,生产试验肥力水平要与当地的大面积生产田相当,田间管理应略高于大田生产,同时应组织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如密度、施肥等,摸索栽培技术,待品种推广时与良种方法配套。 2.1.4新品种田间鉴评 在作物乳熟至腊熟期组织同行专家到田间进行现场鉴定品种的抗性,评价品种的抗病抗逆性及其利用价值。 2.1.5抗病性鉴定和品质检测 抗病(虫)性、抗逆(旱、寒)性鉴定和品质检测等属单项的性状鉴定,由专业研究单位及其专业人员承担,是补充性鉴定,弥补区域、大田生产以及区域环境、年度的环境条件不足,云南省抗性鉴定是委托云南农业大学进行接种鉴定,品质分析是委托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 2.1.6新品种展示、示范 为了加快新品种推广,对选出或有可能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有组织的多点次,大范围的验证性试验,更侧重于宣传和推广品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面积、点次,品种、数量一般灵活多样。这些品种往往是已经通过区域试验待审定或已经通过审定待发布或已经审定待推广,展示、示范是试验过程的延伸以及推广过程的有效连接。 2.2品种管理 《种子法》及《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件》已明确规定,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甘蔗、蚕豆九种作物为我省主要农作物,实行国家和省两级审定制度,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不得推广。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和推广最主要的依据,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新品种在完成了试验程序,并且具备报审条件的,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推荐审定。 2.2.1示范与审定的关系 新品种示范与审定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品种推广的渐进过程,不应人为地切割开。在《种子法》实施后,品种示范到底放在审定之前属于试验阶段还是放在审定之后划归推广范畴应予慎重考虑。示范从字面上理解,应该将比较成熟的技术和成果拿到生产中或市场上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就品种而有人认为未搞审定不该搞示范,示范特指审定后的品种,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未审先推的弊端,其实不然,实际工作中“示范”已经走出了这一概念化的界定,示范是从品种试验向品种推广的过渡性工作。示范在审定之前利大于弊,因为示范在审定之前,属于新品种试验的范畴,就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进行审定,由于目前新品种的试验、审定、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可以有效地避免生产风险,其主要原因是试验对生产田的代表性提高,一旦出问题可以尽早避免,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再进行审定大大减少风险,另外,在审定之前安排的示范往往都是比较慎重,面积应尽量减少,点次应尽量压缩,否则组织和实施单位的示范经费难以承担;如果审定后再搞示范,实际就是推广,一旦出问题,可能损失和影响都比较大,不管怎么说,经营单位都应本着对农业和农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销售和推广新品种,无论审定与否,一旦生产上出了问题经销单位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自然灾害除外),品种审定本身就是通过试验、示范等鉴定和专家的评价,确保生产的安全,从根本上说,品种审定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民服务。
[NextPage]
2.2.2避免示范风险的措施和途径
一是示范应适当增加点次,以便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每点的示范面积应适当,不宜太大;二是完成第二年区域试验程序并达到审定标准的品种都可以搞示范;三是本品种的选育单位、本品种的合法经营单位、品种试验、审定管理部门有资格组织品种的示范工作;四是示范组织、承担单位以及相应的经营单位,应具备承担试验风险的能力;五是示范组织单位或实施单位应在示范前将示范的计划报同级品种管理部门备案,以便该部门了解本地区或某作物品种示范情况,通过以上五个环节,完全可以减少工有效地避免示范的可能风险,以便为新品种审定后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3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品种试验管理 3.1理顺关系,抓好工作对接 为保证试验工作科学、公正、准确,品种试验应以种子管理部门为主,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配合,各县(区)种子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在品种试验、展示、示范、推广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在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试验的同时,应对本辖区内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作出科学合理布局,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引导农民应用推广。 3.2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新品种试验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复杂工作,需要各承试单位的共同努力,各承试单位是品种试验的基础和核心,再好的条件、再好的思路、再好的方案、再好的品种、没有各试点的努力,根本不行,承试单位一定要清醒认识,肩负责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品种试验工作的领导。 3.3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品种试验支撑能力 多年来,临沧市种子管理站一直承担国家玉米区域试验西南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以及省区域试验,筛选试验,生产试验等,每年试验的组合300-400个,各县(区)种子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承担了相应的试验、示范工作,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2009年市种子管理站获得了国家级区域试验站项目建设,2010年可投入使用,下一步要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强县级试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稳定试验队伍,稳定试验基地,加强试验点的综合承试能力,提高试验质量。 3.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素质 试验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育种家和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其次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试验公证,再次要有较高的专业文化水平和熟练的业务能力。 3.5加强检查指导,提高品种试验工作质量 在关键时期组织对品种试验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承试单位、试验质量和品种表现进行考核鉴定,及时解决试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6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品种试验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对品种试验工作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对试验方案,试验管理逐渐与省、国家接轨,按照“代表性强、相对集中、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行品种试验,全面推荐品种试验工作上新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